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年來台灣有脂肪肝現象的民眾增加了18倍,現在脂肪肝已經是台灣上班族常見的肝異常狀之一。

脂肪肝並不是病,但卻與代謝症候群、心臟病、幾種癌症高度相關,除了大家常聽到關於飲食控制與運動的老生常談,其實還有幾個迷思必須注意。


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高度相關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累積20年的健檢資料庫顯示,台灣20年來脂肪肝異常比例攀升18倍。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代謝症候群患者超過5成有脂肪肝,動脈硬化患者超過6成有脂肪肝,大腸癌患者超過6成、乳癌患者超過5成有脂肪肝。

以五項是否是代謝症候群的標準(註)來看,只要有一項異常,其中便有57%有脂肪肝,三項以上異常之代謝症候群患者,高達9成以上有脂肪肝。

而衡量肝功能的 GPT 指數,20年來平均都有下降,鄭乃源表示這是 B、C型肝炎控制得當的緣故,但在數據中仍可發現,有脂肪肝者 GPT 下降7.9%,但無脂肪肝者下降40.4%,可見脂肪肝會影響肝功能。

dr  

 

迷思:女人不用擔心脂肪肝

一般印象中好像脂肪肝都是因為男性愛喝酒或太胖引起的,可是真的跟女性無關嗎?

聯安的統計資料顯示,隨著年齡上升,40歲以上比例超過6成,70歲以上則有高達75%的人有脂肪肝,男性是女性的1.8倍,鄭乃源表示研究顯示女人因女性荷爾蒙在這方面發揮了保護身體的效用,因此較少有脂肪肝。但在更年期後就要開始注意,到了60歲基本上已經與男性沒有太大差別。


迷思:瘦子沒有脂肪肝

瘦子雖然不胖,但也可能有脂肪肝,因為脂肪肝是指有較多脂肪堆積在肝臟,這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會造成其他疾病的現象,就如同男性肥胖普遍是肥在腹部,然後腹部肥胖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徵兆。


迷思:脂肪肝治不好

鄭乃源表示,除酗酒會造成酒精性脂肪肝外,其他脂肪肝多數被視為可逆轉的,只要減去10%的體重,脂肪肝的程度就會開始減輕。換句話說,如果你瞭解減重可以讓腹部縮上一圈,那同樣也可以讓脂肪肝的程度減輕。


上班族脂肪肝原因

上班族最常見脂肪肝,跟工作形態、外食與作息有很大的關係。鄭乃源指出,脂肪肝成因85%偏好重口味、油膩、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容易增加臟器負擔;72%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可幫助代謝;80%則是長期處於加班、忙碌的高壓工作型態。

近來研究也發現,失智症與憂鬱症等腦神經與精神疾病,可能也與代謝不正常有關,而上班族的工作常是這種壓力源。

 

結論
瘦子一樣可能有脂肪肝,只是看不出來;女人一樣可能有脂肪肝,更年期與60歲後都要注意。

脂肪肝只是較多脂肪堆在肝臟,所以減重甩肉同時也可解決脂肪肝。

如何控制飲食你已經聽太多了,先試著做其中幾樣你能做的,有行動就有希望。

註釋
美國心臟學會(AHA) 於 2005 年 10 月正式訂定出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以下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者及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腰圍:男性腰圍 ≧102 cm 女性腰圍 ≧88 cm

2.血壓:收縮壓 ≧130 mmHg 舒張壓 ≧85 mmHg

3.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 mg/dL 女性≦50 mg/dL

4.飯前血糖:飯前血糖值≧100 mg/dL

5.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酯≧150 mg/Dl

相關資訊
Presence and extent of estrogen receptor-alpha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steatosis and NASH.

 

文章出處 http://healthworld.tw/2014/02/19/1809-台灣脂肪肝20年飆升18倍-上班族最常見#n1o

圖片出處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jsp?prodId=4361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gnition_Gilead_T-cell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抗生素耐藥性正嚴重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其中有多種不同的細菌正在產生耐藥性,包括敗血症、腹瀉、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常見的七種細菌。WHO呼籲各國應重視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否則人類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許多原本可治療的疾病將輕易的置人於死地。


WHO 在報導《抗生素抗藥:全球監測報告》中提到,以治療腸內桿菌引發感染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其耐藥性問題已蔓延至全球各地區。此外,19 世紀 80 年代投入使用的治療尿路感染的抗菌藥物,目前在許多國家已對半數以上病患失去了作用。


另外用來治療淋病的最後方法「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許多國家已確定治療失敗,如奧地利、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亞、瑞典和英國等,但全世界每天有超過 100 萬人感染淋病。


為應對耐藥性問題,世衛組織建議,醫護人員應該將抗生素處方,控制在「絕對必要的最小限度」,同時也呼籲一般患者,改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感染,並接種疫苗增強抗病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去購買、服用抗生素,務必聽從醫師囑咐。


衛組織主管衛生安全的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表示,如果再不採取積極措施,在細菌抗藥性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人類容易因微不足道的細菌感染或傷口,而導致死亡,意味全球終將面臨無藥可醫的問題。

 

文章出處http://healthworld.tw/2014/05/02/3900-who-警告:抗生素抗藥性正威脅全球

圖片出處http://arcadenw.org/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廣告說:「天天一匙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遠離心血管疾病。」也因此,燕麥食品、即使燕麥飲、燕麥奶……等等的食物,紛紛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為什麼民眾會這樣害怕膽固醇呢?

medium_53560906674-624x392  
根據國健局調查發現,台灣 20 歲以上成年人,每 10 個人當中就有 1 人有高血脂的問題,也就是膽固醇過高,人數總共將近 180 萬人,居然比糖尿病患還要多。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民眾對於膽固醇超標這個問題,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常都是掉以輕心,等到血管塞住了、中風了,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膽固醇這麼高。
之前所有的觀念總認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多一點,對血管比較好,因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作,但是現在有個最新登在知名研究期刊《LANCET(刺胳針)》的遺傳學研究卻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即便比較多,和降低心臟疾病發作風險之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有 2.6%的人體內具有某種基因變體,而擁有這種基因變體的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比較多,與沒有這種基因變體的人比起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平均多了約 6 點。
研究人員在約 20,913 位有心臟病發作及 95,407 位沒有心臟病發作的人中尋找他們的基因變體發現,帶有某種基因變體的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含量確實比較多,但是哈佛醫學院的 Sekar Kathiresan 醫師說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含量確實比較的這些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並沒有因此比較低。


而另外的研究則是針對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相關的 14 種常見基因變體,研究人員再一次發現,這些基因變體與心臟病發作,都沒有直接的關係。
因此,要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利用飲食習慣的改變,包括低油、低鹽、低糖,避免吃反式脂肪類的食物及飽合脂肪,如豬油、牛油及紅肉,多增加蔬菜、水果、全麥類食物,再加上適度的運動,就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同時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ben via photopin cc)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s-88_1-357x256

臨床上,常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形。譬如癌症病人的家屬或朋友,包括父母、兒女,燉煮了山珍海味、各種大補湯給病人吃,但病人根本吃不下,這些食物就堆在病床旁的桌上。其實,所有進行過化療的癌友都有這樣的經驗:化療藥和標靶藥造成的第一個影響就在腸胃;很難過、吃什麼都吃不下,反而是一些清粥或清湯,比較好入口,喝下去比較舒服。

    
當開完刀後,經過了一個晚上,其實他們只想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一碗或溫或涼的清湯。不是他們不想享用美食,而是動過手術的傷口或化療、放療造成的副作用,讓他們根本無福消受。

營養是補到誰?

西醫一向主張癌症病人病後要吃高蛋白,甚至濃縮的營養品,以增加體力、營養和抵抗力。因此病人家屬花了很多錢買來食材,再細心燉煮給病人,但病人卻往往吃不下。癌友因胃口不好,吃不下高蛋白質的食物是一回事,而我關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這麼營養的東西,到最後是補到了誰?我們在種田時,「施肥」是很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稻子收穫的多寡。但何時要施肥很重要,有經驗的農人都知道,必須先將雜草除盡再施肥。如果雜草未除盡就施肥,誰受益最大?當然是「春風吹又生」的雜草。

res21_attpic_brief

同樣地,補品落到癌友肚子裡,誰吃得快?當然是癌細胞吃得快。癌細胞要進化,成長要快,就像發育中的孩子,吸收營養比一般的細胞還快。它就像雜草一樣,吸收營養比稻子快。癌友在此面臨一個兩難局面:吃營養的高蛋白食物,可能反而成了資敵的養料;不吃,又怕體力不夠應付難纏的癌細胞。因此,癌友要有選擇性的吃,吃雜草或癌細胞比較不喜歡吃但其實能帶來養分的食物。我個人覺得,素食就有這個功效。癌細胞也會吸收素食的營養,但成長的速度不會那麼快。

有很多年紀大的老人家得了癌症,腫瘤很大,但卻不會很快成長。因為老人家一般沒有吃牛肉等高蛋白質食物的習慣,他們本來的食量就很小,雖然沒有怎麼補到身體,但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更大。

  

life(1)
食的兩大原則:原味和清淡

飲食均衡、營養,才能恢復元氣,增強對各種治療的接受能力,健全體內的免疫系統,延緩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患者應視自己為正常人,不刻意多吃或少吃某種食物,只要是天然、新鮮、沒有發霉、未經加工的食品,都可以食用。

我個人覺得癌友的飲食有兩大原則:一是吃原味食物。不論是肉類或蔬菜水果,盡量吃「本來面目」的食物,少吃經過人工加工的食品。舉例來說,吃雞腿就比吃雞塊安全,因為你不知道以碎肉製造的雞塊,在過程中添加了多少東西。全世界的速食業龍頭,都曾爆出使用劣質牛肉渣製作漢堡的醜聞,標竿企業尚且如此不顧企業道德和形象,我們對其他的速食要如何放心?

在此情形下,當然是吃接近原來面目的食物比較保險。例如蔬菜、水果最好吃自然生長的,如是有機食品當然更保險。但在素菜中佔相當大分量的豆類加工品,如果直接吃豆腐、豆漿等只經過初級加工的豆類製品,要比在製造過程中,不知道加了什麼東西的素雞、素肉、素魚,甚至魚豆腐、百頁豆腐等要安全一些。而精緻的白米、白麵,比起糙米,當然離「原味」遠一些。

吃「原味」還包括不吃基改作物及以其為原料的加工品。基因類農作物被「先進」國家吹棒上了天,種種好處說得哇啦哇啦,但其後極可能會產生的「流毒」,已經讓全世界精明的消費者及消保團體如臨大敵,戒慎恐懼。

很多人並不排斥基因農作物及其加工品,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雜貨店中充斥著基因食物加工品。我建議癌友盡量不要食用這類食品。因為,如果讓我選擇,絕對不會把這些「高科技產品」吞進肚子裡,尤其是身體裡還潛伏著蠢蠢欲動的癌細胞時,誰知道它們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二個原則就是:要吃清淡的食物。一些西醫會在癌症病人做化療時,建議他們多吃蛋白質或紅肉,以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但我覺得那個時機並不適合大補特補。當然如果癌友胃口好,什麼都能下肚,那是最理想的狀況,但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癌症病人在手術、化療、放療後都沒什麼胃口,反而是清淡的食物較受歡迎。

3219909_1  

主動吃素,被動吃葷

當然,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癌友在生病之後,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開始嘗試做出改變,例如喜歡熬夜的乖乖的按時間上床睡覺了,而許多「肉食動物」也轉而開始嘗試吃素了。

對於這些為數越來越多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主動吃素,被動吃葷。我自己也一向奉行此一原則。主動吃素,不是讓你大快朵頤,大吃一些經過加工,以「幾可亂真」為標榜的素肉、素雞、素魚、素丸等「素食」,這些多數由轉基因食品為原料所製造的加工食品,而是盡可能去吃最接近原味的蔬菜、水果。當然,農藥殘留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許多人鼓勵癌友生食蔬菜等農產品,包括沙拉或打成蔬菜汁。站在中醫師的立場,我並不太認同這種作法,因為很多癌症病人經歷過治療後,腸胃很弱,若直接攝取「生鮮」蔬菜,如果過量,也會產生問題。

依我的看法,還是傳統一點,煮一煮或炒一下,比較保險。至於「被動吃葷」,則是因應社會環境的一種權宜之計。雖然素食人口越來越多,但在社會中行走,難免碰到有人思慮不周,只準備了滿桌葷菜或排骨、雞腿便當的時候,這時若要求人家尊重你的素食習慣,未免小題大作、不合時宜。碰到這種情況,可看看滿桌的葷菜或便當,有什麼符合「原味、清淡」兩大原則的葷菜或「肉邊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還是吃不飽或不過癮,借用癌友蔡維國的一句話:「沒關係!慢慢吃,不要緊張,我們配合大家時間,待出去時再喝喝牛奶,補充營養。」如此豁達,正是新手癌友可以學習的地方。

 

 

本文摘自《新手癌友》一書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造成人體肌膚出現斑點的原因,主要與人體肌膚氧化、光線過度照射,刺激皮膚有關。因此,若想要全方位預防斑點生成,除了做好防曬,避免外在環境因素,如,強光、紫外線的照射、干擾、刺激外,減緩肌膚氧化、衰老也是預防黑色素沉澱,避免斑點增生重要關鍵。

至於要如何有效的減緩肌膚老化、衰老,避免黑色素沉澱形成斑點呢?王進崑教授強調,民眾除了需注意日常的防曬、保養外,更要調整自我的飲食習慣,加強攝取富含豐富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蔬果,從體內開始調理,才是擁有無暇肌膚的不二法則。


抗氧化吃特定食物?當令蔬果最好!

不過,每當將「祛斑」、「維生素」、「抗氧化」等字眼,與蔬果做連結,國人多會侷限於一定得吃檸檬、奇異果、花椰菜等特定蔬果迷思中。針對民眾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王進崑教授表示,雖然上述提到的蔬果,相較於其他種類的蔬果,確實營養價值較高一些,但他並不贊同吃特定蔬果,來達到特定作用、效果(美白、祛斑)的方式。

125179840_121n  
就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民眾在飲食的攝取上,應維持一定的多樣性,才能充分獲得人體所需的營養。因此,不執著於特定食材,選擇食用當令的盛產的新鮮蔬果,才是經濟實惠,又能確保食物品質、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最好方式。


防斑抗氧化有一套!每日4蔬3果加強補充
想要藉由飲食調理的方式,來達到祛斑、抗斑的目的,除了應加強蔬果的攝取,並維持食物來源的多樣性,多吃當令食材外,民眾在食用的份量上又該如何拿捏呢?王進崑教授表示,民眾不妨可以將國人傳統認知的每天5份蔬果的營養攝取準則(每份約1個飯碗的量),改為每日食用7份蔬果,就能有效達到加強攝取維生素、抗氧化物的目的。
除了在每日攝取的份量做些微的增加外,由於蔬菜的抗氧性比水果來得高、糖分也來得低。因此,民眾若採用每日7蔬果的飲食攝取方式,在7份蔬果的分配比例上,也要多加注意,應選擇4份蔬菜、3份水果的飲食方式較為合適,才不會攝取過多糖分、熱量,反造成身體的負擔。

36_111625_1  
【專家小叮嚀】:
除了,在日常的食材挑選上,要多加攝取含有抗氧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外。王進崑教授更提醒民眾,要減少黑色素的沉澱、累積,更要減少食用九層塔、香菜等,具有有光敏感特性的食物。若食用過多,在光線的照射下,恐易加速皮膚生成黑色素,出現蠟黃、暗沉、斑點等皮膚問題。想要祛斑、預防斑點形成的女性朋友應多加留意。

 

本文章取至http://yahoo.top1health.com/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蛋白被認為是優質蛋白,這種觀點已經誤導我們數十年之久:

 

關於優質蛋白質的迷思,康乃爾大學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 (Dr. T.Colin Campbell),曾主導醫學史上最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之一:【中國營養研究】(The China Study) (中文版書譯為「救命飲食」),並對此下了中肯的註解:「長期以來,動物蛋白質被認為是優質蛋白質,或擁有更高的生物價。這種觀點已經誤導我們數十年之久,甚至已近百年…,這一論點對我們的危害,幾乎比其它任何發現都多。」。生長速度並不能被當作衡量蛋白質品質唯一或主要的標準,柯林.坎貝爾博士認為「最優不等於最健康。而曾被稱作「低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為緩慢,但相對而言,卻較為穩定,可說是最健康的蛋白質」。

46943_149343248421248_2095119_n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很多種類含量超越動物性食物! (參見表一)

46413_149346275087612_3179717_n  

 表一.食物所含的蛋白質比例(克/100公克) 

 

植物性食物含有高品質的蛋白質:

自公元2000年起,美國農業部(USDA)已允許學校營養午餐以大豆蛋白完全取代動物蛋白3。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DA)2009年素食聲明報告亦指出「分離大豆蛋白與動物蛋白,一樣具有能滿足蛋白質需求的功效4。」研究顯示,在熱量及其他基本營養素被滿足的前提下,以大豆分離蛋白或大豆粉當作唯一或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亦可充份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5,6,一般坊間可買到各種不同蛋白質濃度的豆漿粉,即是分離大豆蛋白的良好來源。

 

植物性蛋白質容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穀類(如米、小麥) 搭配豆類的飲食傳統,除了可以同時滿足蛋白質及熱量的需求以外,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及B6,豆類堅果則含較多的維生素B2及鐵、鋅等礦物質,這些維生素及礦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分解代謝需要的營養素,因此相較於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是讓身體可輕鬆分解利用的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質具有防癌、抗老、預防疾病等功效:

2007年世界癌症基金會與美國癌症研究所明確指出,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方式有助於預防癌症的作用,並建議大量減少肉類的攝取7。有「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美譽的柯林.坎貝爾博士,在「救命飲食」一書中亦指出:「動物性蛋白質啟動致癌基因。」當我們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同時,也將植物性食物的優點,如豐富的纖維質、不飽和必需脂肪酸、鈣質、鐵質及抗氧化的植化素等一起吃進來(參考表二),既可清潔腸道、暢通血管、減少肥胖,並進一步預防癌症及慢性病的發生。

 

表二:高蛋白食物性食品與高蛋白動物性食品的比較

46719_149346291754277_5273720_n  

 

結論:植物蛋白質是最佳的蛋白質來源

2009年6月2日出爐的台灣營養學會「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中8,已經把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順序改以豆類製品為優先,反映了如欲在生長發育與防治疾病兩個目標上兩全其美,植物性蛋白質才是最佳的選擇!

 

1.救命飲食/T.柯林.坎貝爾博士 (T.Colin Campbell,PhD)/柿子文化2007初版

2.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

3.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Modification of the Vegetable Protein Products Requirements for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School Breakfast Program,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and Child and Adult Care Food Program. Federal Register 200; CFR Parts210,215,220,225,and 226;12429-12442

4.J Am Diet Assoc.2009;109;1266-82.

5. Young VR.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 proteins in adult humans.In: Steinke FH,Waggle DH, Volgarev MN.eds. New protein foods in human health: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Boca Raton, FL: CRCPress 1991;107-19.

6.J Am Diet Assoc 1991;91:828-35

7.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e perspective. I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institute forcancer research;2007.

8.台灣營養學會http://www.nutrition.org.tw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的身體都會發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氣味,亦即體味,體味不佳不僅影響社交,更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不可不慎。

有些人身體會發出魚腥味,可能就是所謂的三甲基胺尿症(TMAU,俗稱魚腥症)作祟,這是一種罕見先天性代謝疾病,因體內缺乏酵素,無法將三甲胺(TMA)轉化成無氣味的化合物,久而久之累積的TMA從人體的汗液、尿液和呼吸裡釋放出一種強烈的魚腥臭味。

 

此外,腎臟病、肝病、糖尿病等也會讓人發出難聞的體味,通常以口臭居多。鑑於疾病確實有「味道」,因此一些機構開始訓練聞病狗,透過牠們靈敏的嗅覺,聞出連醫生都難發現的初期癌症徵兆。

 

壓力也是造成體臭的原因之一。壓力一大會刺激大汗腺體(或頂漿腺體)分泌旺盛,導致腋下大量出汗,經細菌分解後發出濃烈而難聞的體味,所幸這類體味可靠市售的抑汗劑解決。因為抑汗劑多半含有氯化鋁等成分,可減少汗水分泌。此外,亦有口服藥控制排汗,但其效果有限且易產生副作用,多不建議採用。亦有醫師會在腋下局部施打肉毒桿菌素。

 

至於重口味飲食是否也會導致體臭?儘管坊間盛傳會,但迄無證據顯示兩者有直接關係。

美國費城莫奈爾中心研究員裴瑞提說,儘管尚無科學研究證實飲食會影響體味,但他個人相信這假說成立,因為辛香料的成分多半屬於高脂溶性,易累積在體脂肪裡,再進入汗液與唾液,時間一久,自然會影響體味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419184  

現代人生活、工作離不開3C產品,但長時間接觸電腦、手機所釋放的藍光,對眼睛會造成相當大的傷害,輕者近視加深、出現散光症狀,嚴重甚至會造成乾眼症、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發生。要預防上述情況發生,除了從改變生活習慣、減少使用3C產品著手外,還可以透過日常飲食的攝取,例如食用紅蘿蔔、玉米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來達到預防、改善的效果。

除了用眼時間、習慣等外在因素會影響眼睛健康外,體內營養素的缺乏也是造成眼疾發生的重要關鍵。葉黃素、維生素B12、維生素A、C、E的缺乏都會對眼睛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而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等問題,嚴重甚至會加重、加快老花眼、白內障、散光、近視等疾病的發作。

因此,加強上述營養素的補充及攝取,對於長時間用眼的上班族,更是不可忽視的保健要點。事實上,對人體眼睛有益的食物非常多,生活中常見的玉米、葡萄、紅蘿蔔、菠菜等蔬果,就是含有大量護眼營養素的食物。

 

 玉米 

玉米的口感香甜,當中的葉黃素成分更有助於減緩強烈光線照射下的不適、消除眼睛疲勞,及保護視網膜免於受到氧化的傷害,具有避免老年黃斑部退化病變、延緩或防止白內障的作用

 

 胡蘿蔔 

說到顧眼、護眼,絕少不了胡蘿蔔這樣蔬菜,紅蘿蔔裡的β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變成維生素A,不但對視力有幫助,還有預防夜盲症、乾眼症,兼具抗氧化的效果。而100公克紅蘿蔔的維生素A含量,更領先其他蔬菜,可說是保健眼睛的首選蔬菜。

 

 菠菜  

菠菜的營養價值眾所皆知,但其特殊的抗氧化特性對於眼睛更有相當大的益處,可以幫助抵抗眼睛受到陽光、空氣汙染所受到的傷害。而菠菜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則有助眼睛視網膜的健康。另外,菠菜更是維生素A、B含量豐富的蔬菜之一,缺乏維生素A會讓眼睛乾澀、對黑暗的適應力減退等,而維生素B有保護眼瞼、結膜和角膜的作用,因此菠菜保健眼睛所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葡萄 

葡萄的美味無人不知,但葡萄本身的養生功效卻沒有它的美味出名。事實上,葡萄皮和葡萄籽含有大量的葡萄多酚物質,特別是當中帶有一種叫做「原花青素」的成分,其營養非常高。花青素(anthocyanin)為強力的抗氧化劑,除了避免身體氧化物的堆積之外,還有增進夜間視力、減緩黃斑部退化的作用

 

雖然上述蔬果都是很好的護眼食材,但民眾在飲食選擇上仍應維持一定的多元性,多選擇不同的護眼食物,均衡飲食才能吃出健康。除了上述4種蔬果外,大部分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的食物,對眼睛都有不錯的保健作用,動物肝臟、豆類、花生、杏仁、核桃仁等食材,以及青椒、菠菜、莧菜、韭菜等蔬菜,都有助於預防視力疲勞、老花眼和其他慢性或老年性眼疾。

 

【小叮嚀】:

除了透過飲食補充加強外,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更是預防眼睛乾澀、不適症狀的有效方法。只要把握幾個用眼原則,不熬夜、注意用眼習慣、在電腦、手機螢幕前的時間不宜過長,與螢幕保持30公分的距離,並避免在車上使用,每隔1小時就閉眼休息5-10分鐘,在空閒時遠眺遠方讓眼睛放鬆,都有助於避免眼睛疲勞所帶來的後遺症。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0121081939781  

晚上一定要在1 2點以前就寢

在開始減肥以前,要先確認一件事情,你有在12點以前上床睡覺嗎?如果說你經常在超過晚上12點以後才睡覺的話,那麼要變瘦就很困難了,因為只要越晚睡就越不容易減肥。就算是用同一種減肥方法,也會有些人很快就看得到效果,但有些人卻比較慢,雖然不可否認有這種個體上的差別,但是超過晚上12點才睡的人,其減肥效果確實會來得比較慢。

就寢時間是很重要的,但是有許多人還是只會依賴飲食或是運動來減肥。我想在這裡清楚的告訴大家,如果不注意就寢時間的話,那麼你的減肥就幾乎是沒有效果的,就像管理飲食和運動一樣,我們也應該要同時注意自己有沒有在晚上12點以前上床睡覺。

為什麼一定要在晚上12點以前睡呢?這是因為身體的細胞會在這個時候進行旺盛的新陳代謝。所謂的新陳代謝,也就是在操勞了一整天之後,疲憊不堪的身體能夠在這個時候恢復體力,如果身體沒有辦法好好恢復的話,那麼就算到了隔天,疲勞還是會堆積在體內。要是疲勞累積過多,促進皮下脂肪儲存的荷爾蒙就會分泌得更旺盛,如此一來不用說是減肥了,還有可能會讓體重增加,也因此,為了要讓細胞能夠順利地新陳代謝,我們一定要在12點以前就寢才行。

需要經常加班的人,請找找看有沒有能至少讓自己提早30分鐘去睡覺的辦法,只要是能讓自己下班後一回到家就可以休息,不管是要在上班前就把睡衣準備妥當,或者是要把棉被掀開擺好都行,(雖然不把床墊和棉被疊整齊就出門也是一種方法,但是應該會被家人碎碎念吧。)也可以晚上先簡單的沖涼,早上再來好好洗澡,無論如何都請不要錯過可以讓細胞新陳代謝的時間。

消除緊張能夠幫助熟睡

平常已經習慣超過12點才睡的人,就算在12點以前躺上床,也是很難會有睡意的,因為原本在那段時間裡身體都一直是醒著的緣故。但儘管如此,只要過了5天左右,自然而然就會容易入睡了,要是過了很多天也還是一樣睡不太著的話,那就需要一些可以消除身體緊張的方法,像是使用到精油或是薰衣草芳香劑等的香草植物製品。

在睡前20分鐘讓它散發香氣的話,這些香味就可以舒緩身體的緊張以及放鬆身體的肌肉,或是在睡前聽點柔和平緩的音樂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在這裡推薦各位有消除壓力和舒緩身心效果的新時代音樂(new age)或者是古典音樂,雖然也有一些人會聽抒情歌,可是有歌詞的音樂會刺激腦部,因此並不適合。像是需要均勻地深呼吸的腹式呼吸,對於消除緊張也很有幫助。

不要把周末全都拿來補眠

一到周末就有許多人會睡到很晚,這樣的習慣其實是會干擾身體睡眠週期的,所以最好是跟平常的起床時間一樣。聽到這個建議,有很多人會抱怨說:「為什麼連週末的早上也要我們早起呢?」但是,睡眠周期是沒有分平日和週末的。

也有人會反駁說:「因為每個週末都晚起,所以身體也習慣了。」可是,就算平常的起床時間都很規律,但是只要週末晚起的話,睡眠周期就會被攪亂。睡眠周期亂掉的話,即使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也沒有辦法獲得深度睡眠,這樣一來,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會跟著減少,減肥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如果平常的聚餐很多或是要經常加班,所以不得不把週末拿來補眠的話,為了要維持一定的起床時間,還是請各位早點就寢吧!因為起床時間對睡眠周期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只能調整就寢的時間,但其實不管是就寢或是起床,都最好能維持在一定的時間。

如果睡不著的時候…

○1做伸直腳拇指的運動,讓匯集在大腦的血液流向腳拇指,這可以幫助睡眠。

○2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

○3請穿上舒眠襪或是戴上手套。襪子和手套可以維持體溫,避免身體的體溫週期變化太過劇烈。

○4有時一些細微的噪音也會造成大腦的緊張,使我們難以入睡,在這種情況下,白色噪音(white noise)就很有幫助,這就是所謂的利用噪音消除噪音的原理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跑跑…向前跑!」台灣人愛運動,尤其是近年來路跑風氣盛行,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然而,許多民眾擔心,跑步可能對於膝蓋害很大,特別是本身關節不適的民眾更是不敢過度運動。對此,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林政宜醫師表示,只要把握:跑前做好暖身、穿著合適運動鞋,同時在有合格的PU跑道上慢跑,以及不要一次長跑超過3000公尺等4項原則,其實跑步反而有助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此外,本身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民眾,也應時常活動身體,像是站立、健走等活動,都可舒緩關節不適的作用。

跑步到底會不會傷膝蓋?

任何運動只要過度、姿勢不對、在不合適的場合,都可能造成運動傷害。以跑步這項運動來講,本身就是一種負重運動,但是當人的膝蓋在負重承受壓力時會分泌關節液,幫助達到潤滑膝蓋的作用;同時,有運動習慣的人,本身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也會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也較小,以這個角度來看,跑步對膝蓋是有好處的。然而,為何有人說跑步會傷膝蓋?他接著說明,有些人跑步不僅跑前沒有暖身,又喜歡長跑、穿著不對的慢跑鞋,又或者喜歡在沒有吸震效果的柏油路上跑,當然會造成膝蓋的壓力,時間久了,當然會傷膝蓋。因此,醫師建議若喜歡慢跑的民眾,應盡量把握以下4原則:

1)跑前確實暖身。

2)穿著吸震的慢跑鞋。

3)在設有PU跑道的場地慢跑。

4)沒有受過正規訓練者,不宜長跑(一次超過3000公尺)。

退化性關節炎應做何種運動?

「已經有膝關節退化的民眾可以慢跑嗎?」醫師建議,若是輕度的患者還是可以慢跑,但應同時搭配正確的復健運動,增加大腿肌肉的強度;而中重度的患者,除了正規的復健運動外,就不大建議慢跑,可以選擇健走或站立的運動,千萬不能因為疼痛就不動,否則退化可是會越來越嚴重。以下整理醫師推薦膝關節退化患者可從事的復健運動:

1)坐在椅子上,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

2)小腿往前舉至雙腿與地板平行,停留約30秒,可重複數次,如此可強化大腿肌肉,舒緩膝關節退化的不適。

至於退化性關節炎在用藥選擇上,研究指出患者可服用葡萄醣胺來改善疼痛表現。根據臨床上資訊顯示,部分患者服用葡萄醣胺確實可以降低膝蓋疼痛,但除此之外,仍建議患者還是應遵循醫囑治療,並透過正確的復健運動,透過強化膝蓋周邊肌肉,給膝蓋支持的力量,才是治標的做法。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吃地瓜好處多,不僅是平民美食,可幫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更能增加體內排毒功能。營養師指出,俗稱「番薯」的地瓜是一種鹼性食品,含有優質膳食纖維,除可以滑腸通便外,還可中和人體內所累積過多的酸性物質,建議應以蒸食為主,洗淨連皮一起食用,效果更好。

聯合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指出,地瓜已成為台灣最「夯」排毒食物,最近這幾年排毒餐風行,不少民眾吃地瓜排毒,甚至還有人靠吃地瓜來減肥。事實上,將體內毒素排出後,能活化循環系統,使新陳代謝機制變好。當基礎代謝率增加,體重自然就會下降。由於毒素常堆積在脂肪裡,因此,吃地瓜排毒也具有一定的減重效果。

可當作主食 攝取適量為宜

從營養學觀點,地瓜屬性平和,任何體質都能食用,只要不吃過量就沒關係。比較需要留意的是糖尿病患者,1天少量吃100公克,對血糖調控有些許幫助,但可千萬別多吃,地瓜跟山藥一樣,都屬於薯類,含有澱粉跟維生素,在作用上也非常相似,可當作主食,吃多了不只會變胖,還不利血糖控制。

事實上,地瓜含不少膳食纖維,確實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要維持身體健康,關鍵還是均衡飲食,適量食用,除了纖維質,地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鉀離子,可以跟米飯混合烹煮,用來取代部分米飯。不過,腎臟病患最好考量整體飲食情況,適量食用,不適合天天餐餐都地瓜。

 

【地瓜排毒 3大功能】

1.「減重」:番薯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強胃腸功能,有助於潤腸通便,改善及預防便祕症狀,其中纖維果膠,能抑制肥胖,發揮減肥效果。

2.「防癌」:番薯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能增強腸道的免疫力,避免罹患胃癌與食道癌,最好連皮一起蒸煮食用,較能完整攝取營養。

3.「代謝」:番薯含有豐富的鉀與鈉,經常食用能保持人體酸鹼平衡,使腸道保持弱鹼性,有利於腸道進行代謝,促使消化作用順暢進行。

 

【地瓜排毒食譜】:

1.《高纖地瓜粥》:

材料:番薯100克,白米120克,水960c.c.

作法:

1 白米洗淨泡水;番薯去皮洗淨,切塊。

2 將白米連水倒進鍋中煮滾,再加入番薯塊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利水排毒+幫助消化。因為地瓜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發揮潤腸通便效果,在腸道中能吸收水分,並增加糞便體積,促使產生便意,有助改善便祕症狀。

2.《地瓜洋芋沙拉》:

材料:番薯、馬鈴薯、雞蛋1顆,熟通心粉100克,毛豆10克,美乃滋20克

調味料:鹽、橄欖油各1/4小匙

作法:

1 馬鈴薯去皮洗淨,切丁,和雞蛋分別蒸熟,取出放涼。

2 番薯去皮洗淨,切丁,加熟通心粉、調味料拌勻,和毛豆一起蒸熟待涼。

3 馬鈴薯壓泥,雞蛋去殼切碎,拌入美乃滋,拌勻即可。

功效: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因為番薯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有利於廢物代謝,增強腸道免疫力。

【營養師小叮嚀】:料理地瓜最好用烤、水煮,或煮熟後食用,否則就是加入飯或粥裡。至於有些民眾喜歡喝地瓜甜湯,要特別留意糖的添加量,只要添加10到15公克的糖,幾乎就快等同半條小地瓜的熱量,可別加太多。另外,因為地瓜的澱粉比率高,糖尿病患也要留意,適量食用為宜。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2013年底各大連鎖店在冬天推出霜淇淋,持續熱賣成為今年的火紅商品,但是這類現擠的霜淇淋,因為不需強制作營養標示,所以常忽略了這一支支小小的甜筒,可能讓我們的健康在不知不覺中溶化...以下是《康健雜誌》針對7-11、全家、義美、松青、頂好、Costco、漢堡王、IKEA和麥當勞等9家販售現擠霜淇淋的連鎖商店,隨機採樣後送交合格實驗室檢驗針對當中熱量、油脂和含糖量進行檢驗,揭開霜淇淋的真相。

==============

.吃一支霜淇淋等於喝下2匙油  .一杯霜淇淋=6顆方糖  .高熱量,吃一支要快走一小時

熱量:7-11牛奶霜淇淋熱量最高,吃1支要快走1小時

7-11牛奶霜淇淋126公克就有196卡,在9款霜淇淋當中熱量密度最高,再加上脆皮杯,一支就快將250卡吃下肚(表一)。如果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來計算,約要快走一小時才能將熱量消耗掉。

 

另外,因為各家霜淇淋份量差距大,也影響消費者攝取到的熱量,其中,Costco販售的優格冰淇淋雖然單位熱量相對較低,但因為一杯重量達281克,如此大的份量,攝取到的熱量也就高達219卡。相對來說,漢堡王和IKEA的霜淇淋因為單一支份量少,因此整體熱量可控制在130~150卡之內。

油脂:吃霜淇淋=吃油?吃1支等於喝下2匙油

霜淇淋所帶來的滑潤口感主要來自於「油脂」,因此霜淇淋基本上就是「脂肪的化身」,其中最油的是7-11牛奶霜淇淋(表二),超過4成(41%)熱量來自油脂,吃一支就有8.9克脂肪,相當於喝下近2匙油,另外像是義美鮮奶霜淇淋、全家香草霜淇淋、松青聖代霜淇淋…等,也都是屬於高油食品。而油脂比例最低的則是Costco優格冰淇淋,由於使用優格而非奶油作為基底,因此油脂含量大幅降低,脂肪提供熱量僅佔總熱量的5%,就算將一整杯吃完,也只攝取到1克脂肪。

含糖量:一杯霜淇淋等於6顆方糖

霜淇淋除了是「脂肪的化身」之外,當中的高含糖量也同樣令人吃驚,一般製作冰淇淋或霜淇淋的配方中,糖量確實高達10~20%,吃起來才夠甜。但精緻糖類會使血糖急升驟降,不利減重,而且吃多了體內會增加糖化終產物(AGEs),促進發炎,人就老得快。在這次檢驗的9款霜淇淋,最甜的是松青聖代霜淇淋,每100克就有15克糖。不過,若以單支(杯)計算,吃一杯Costco優格冰淇淋,就有高達28克糖下肚,相當於一次吃下超過6顆方糖。 

  

                      

甜蜜滋味下卻是「 空熱量」  分食降熱量

許多民眾趨之若鶩品嚐甜蜜濃醇的背後是過度的脂肪和糖份,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因為多數以牛奶為基底的冰淇淋、霜淇淋,雖然含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但是由於油脂和糖的比例太高,仍屬於「空熱量」,換句話說,是屬於沒什麼營養價值的高熱量食物,不建議多吃。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怪?2歲的幼兒在肛門周圍及跨下出現會發癢的紅疹,而且反覆發作,後來就醫被診斷為罹患黴菌感染的股癬,醫師揪出凶手,推測應該是阿公摳腳,不小心將多年未治癒的香港腳及灰指甲黴菌傳染給寶貝金孫。

台灣天氣容易下雨、潮濕,所以環境中也生黴菌,香港腳就是黴菌感染所引起,其中最主要的致病黴菌叫「皮癬菌」,喜歡生長在皮膚表面的角質,由於腳底是角質層最厚的地方,因此皮癬菌的感染最常從腳開始。灰指甲也是由於黴菌感染指/趾甲造成。症狀為指甲變色、變厚、變形、易產生碎屑、指甲分離等現象。 

氣候潮濕,感染香港腳灰指甲比例高

皮膚科主治醫師指出,根據統計,台灣地區因為氣候潮濕及習慣穿著包鞋,國人感染香港腳的比例高達4成,罹患難治癒的灰指甲的比例也高達2成。黴菌經常是在不經意情況下就被傳染,類似2歲幼童,也有可能經由大人被傳染。

黴菌感染在身體的表面各處都可能發生,其中皮膚感染9成以上都是皮癬菌造成的,長在頭部為頭癬,身體為體癬,屁股是股癬,手、臉都會長,在腳部就是常見的香港腳,長在指甲為灰指甲,其中最難治療的就屬腳部灰指甲。

灰指甲不容易治癒,治療需有耐心

為何灰指甲不容易治癒?醫師表示,當皮癬菌感染到腳部指甲時,由於腳指甲生長速度緩慢,要長出一片全新的腳指甲需要1~2年,腳指甲又特別厚實,需要特殊劑型的外用藥水,才能滲透指甲消滅皮癬菌,外用藥水需耐心塗抹長達1年,治癒率約5成。

 

如何治療目前黴菌?目前有新型口服藥物,一個療程須3個月,治癒率接近8成,但因有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甚至猛爆性肝炎,需在醫師處方下才可服用,吃藥前及吃藥後每個月都要抽血監測肝功能,不建議正在罹患病毒型肝炎的患者服用。外用藥水加口服藥物合併治療,治癒率可以上升至9成。

★避免黴菌感染 日常7點保健

1.若家裡有人感染香港腳,應該規勸他務必徹底治療。

2.平時穿著透氣通風材質的鞋子,不要每天穿同一雙鞋。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最好穿著涼鞋。

3.腳底、趾間發癢,盡量不要用手抓,以免擴散及蔓延。

4.家中穿的拖鞋應該分開,就連浴室拖鞋也應分開;若空間不許可,外出到公共場合,如泡溫泉、游泳池,建議著穿個人脫鞋,避免感染。

5.盡量讓自己的腳部保持乾燥,不要讓腳常常潮濕悶熱,成為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

6.清洗襪子後,用高溫的水浸泡襪子殺黴菌(45度的水,浸泡10分鐘就足以殺死9成皮癬菌)。

7.治癒後,將舊鞋丟棄或是鞋底定期噴灑防黴劑,以防止環境中的黴菌再次附著。

【醫師小叮嚀】:

平時應該注意個人腳部衛生,避免感染黴菌,發生香港腳、灰指甲。如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適當處理治療,並不難對付。治療香港腳、灰指甲,要抱著長期抗戰的心情。一旦感染香港腳或灰指甲,即使不痛不癢,也不能放著不管,應積極治療,同時改善生活習慣、環境清潔,減低復發的機會。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歡吃黑巧克力嗎?但又擔心巧克力會不會熱量太高,吃多反而變胖?專家告訴你,多吃黑巧克力吧!過去就有研究發現黑巧克力對於心血管健康有幫助,還可以穩定血壓,如今更進一步找出其中原因。黑巧克力的多酚抗氧化物,可以增加體內腸道益生菌,進而提升人體對於壞菌的處理能力,達到有益健康的效果

可可增加腸道益生菌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中指出,人體腸胃原本就住著兩種細菌,一種為益生菌、一種為壞菌,而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多酚含有一些益菌,例如,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當吃下巧克力時,這些益生菌就會存留在人體內,進入血液中幫助保護心臟和血管免受損傷

研究也顯示,黑巧克力類黃酮是一種多酚成分,能抑制腸道內的蛋白質CFTR的作用,調節氯離子和腸道中水狀物的產生,防止水分大量流失,緩解腹瀉甚至預防脫水現象。

除此之外,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研究中分析44名介於45~70碎的過重男性,讓他們在4周的時間裡,分別食用一般的黑巧克力,或是特製的高黃烷醇(flavanol)含量,但可可濃度一樣的黑巧克力。接著要求受試者不要吃其他高熱量食物,以免影響實驗內容,目的是觀察黃烷醇對於人體的健康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吃黑巧克力僅4周的時間,就可以降低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率,顯示黑巧克力的確有助於保障心血管的健康,並預防動脈硬化。黑巧克力可可濃度最高,裡面的類黃酮比例也最多,其他加味巧克力在生產製程中,類黃酮幾乎就被破壞大半,因此選擇濃度高達70%以上的,其中含有的類黃酮素含量才較高,也才能達到保健效果。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共有60兆個細胞,每個細胞需要的氧氣與養分皆由血液運送,不需要的老廢物質也靠血液回收。當血液無法運行時,身體就會變冷並逐漸衰弱。所以血液循環一旦停止,就代表「死亡」。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工作壓力太大,或長時間坐在電腦、電視前呢?晚上失眠、睡眠品質差,甚至用不當的方法減肥,經常喝冷飲和愛吃冰。以及服用大量化學藥品,如消炎鎮痛劑、降壓藥、類固醇、抗癌藥物、精神藥物等

這些生活習慣都會造成血液停滯,使手腳冰冷。事實上,在日本正常體溫未達36度的「低體溫」族群,正快速增加中。所以才會造成30∼50歲年齡層中,罹患高血壓、腦梗塞、心肌梗塞、癌症等疾病的人數遽增;光是一個夏天,就有4萬6千人因中暑被送醫治療。為不孕症所苦的女性,以及因憂鬱症常跑醫院的人,也在急速增加當中。

因為「手腳冰冷」會造成對抗疾病的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也會失序而無法因應氣溫變化,導致荷爾蒙失調。再加上新陳代謝變差,所以容易浮腫、變胖,甚至皮膚還會出現斑點、開始有痴呆症狀,使老化現象提早報到。這些全都是「血液循環不良」與「手腳冰冷症候群」所引起的。想要脫離手腳冰冷的人,一定要揉揉小腿肚!

「小腿抽筋」劇痛難耐,是生病前兆

相信很多人有過小腿肚或腳底突然抽筋的經驗,在日文裡形容是「腿肚子翻過來」。腿肚子翻過來就代表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了。從平安時代(794∼1158年)開始,日本人便俗稱小腿肚為「腿肚子」。日文一般將肉肉的部位稱作「肉塊」,所以又有「小肉塊=腿肚子」的說法。

當時在字典裡,已有「轉筋」指腿肚子翻過來之記述。抽筋的劇痛,就像肌肉整個翻轉過來的感覺,所以這個命名十分貼切。原來古人也與我們一樣,有過這種痛到全身扭曲的感覺呀!

追究小腿肚抽筋的原因,大多無解。但是「身體疲勞造成肌肉乳酸堆積;突然激烈運動、壓力過大;缺乏水分、礦物質、維生素;飲酒過量」等,都會造成小腿肚抽筋。

小腿肚一旦抽筋,請反省自己是否過於逞強?或是不注意生活習慣?有時治療糖尿病、動脈硬化、椎間盤突出、肝硬化、靜脈瘤等疾病,或是心臟病、高血壓等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引起小腿肚抽筋。所以如果小腿頻繁抽筋且劇痛難耐,最好立刻到內科或骨科求診。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菠菜補鐵補血,這只是個誤傳,菠菜真正的食療價值在其他方面。菠菜裡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成分,能夠預防老年人的白內障、視網膜黃斑變性,對於經常看電視、用電腦的年輕人,則可有效預防射線對人眼黃斑的損傷。菠菜有護目養眼的作用,常吃菠菜,確實能讓人雙目明亮。下面這道簡單的菠菜豆腐粥,看似普通卻足以起效。

【菠菜豆腐粥】

作法:將一百克菠菜洗淨放滾水中燙半熟,取出切碎,燙菠菜的水丟棄不用;將五十至一百克豆腐切塊;在鍋中放入一百克的米,煮成粥後,放入菠菜、豆腐,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護目養眼,預防動脈硬化。

這道湯還有個斯文的名字:「珍珠翡翠白玉湯」,珍珠指的是米,白玉是豆腐,至於翡翠,當然就是菠菜了。菠菜煮之前要先用開水川燙過,目的是將菠菜裡的草酸溶解在水裡,減少菠菜中草酸的含量。千萬別小看這看似簡單的動作,據研究發現這樣可以除掉菠菜內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草酸,以避免人體攝取過量。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菠菜不能和豆腐同煮,原因就是菠菜裡含有很多草酸,而豆腐中則有許多鈣,若放在一起煮兩者會結合形成成草酸鈣,在人體內容易形成腎結石。這是種極為片面的說法,就因草酸鈣在腸道裡難以被吸收,基本上是會隨著糞便排出。但如果菠菜不跟豆腐搭配,菠菜本身的草酸就會被腸道吸收,與人體體內的鈣質結合,那才會真的引發腎結石。所以菠菜配豆腐無疑是很好的搭配,不但沒有副作用,甚至還會降低腎結石的發生率。

關於菠菜,還有一個誤傳。它曾被認為蘊含豐富的鐵質,是補血的佳品。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筆誤導致的笑話:一八七0年德國生物學家範沃爾在撰寫一份食物營養分析報告的時候,誤把一百克菠菜含有二點七毫克鐵質寫成了二十七毫克,結果引起了當時的轟動,菠菜含鐵量高的說法也因此廣為流傳。但是雖然菠菜不能補血,但並無礙於它在其他方面的食療價值,主要源自於它富含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

老年人有一種常見的眼疾叫做「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眼睛的黃斑區會發生病變,導致病人逐漸失去視力最終變成盲人。但只要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就能避免這種病的發生,而利用菠菜補充以上兩種物質,則是簡便易行的好辦法

研究還發現,補充葉黃素還能降低白內障的發病率。對於長期用電腦的人群來說,補充葉黃素亦可降低射線對視網膜光感細胞的傷害,有效緩解眼部疲勞

但可惜的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這兩種物質,只得依賴外部的補充獲取。而菠菜正富含這兩種物質,是很理想的補充來源。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1名大腸癌患者,高居所有癌症之冠,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30至49歲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個案中,瘜肉發現率達59%。醫師表示,多吃肉、少吃菜是造成年輕人罹患腸道瘜肉的主要原因,呼籲民眾每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多運動,才能遠離瘜肉和大腸癌的威脅。

腸道瘜肉年輕化 近5成恐惡化成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連續4年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102)的報名民眾中,共有701人接受大腸鏡檢查,403位發現腸道瘜肉,發生率高達57%,其中48%瘜肉屬於腺性瘜肉。

腺瘤性瘜肉分低、中、高惡性度三種,均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會被歸為癌前病變。為了避免瘜肉受基因突變影響而癌變,臨床會建議患者盡快手術切除,早期發現的瘜肉。

大腸癌好發於老年人,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5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以期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徵兆,及早治療。但從去年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中,發現30至39歲族群被追捕到瘜肉的比例達51%、40至49歲的瘜肉追捕率高達64%,顯示瘜肉孳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長瘜肉 高脂飲食、少蔬果是主因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腫瘤科主任賴基銘進一步分析30至39歲的瘜肉族群,發現僅9%有家族史,顯示家族史不再是提早篩檢大腸癌的唯一指標,應該將危險因子擴大至生活型態,包括過多紅肉攝取、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低纖維、蔬果飲食少,以及久坐少動型,建議此一族群也都應該提早開始自主健康管理,將篩檢年齡提前,以避免讓瘜肉癌化的悲劇發生。

賴基銘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收治1名16歲男學生,沒有大腸癌的家族史或遺傳基因,但平日愛吃香腸、麥當勞、炸雞、油炸類餅乾等高熱量食物,幾乎不吃青菜,就醫檢查時已是大腸癌第3期。

遠離大腸癌不要等 高危險族群趁早篩檢

如何早期發現瘜肉、遠離大腸癌的威脅?賴基銘醫師提醒,若連續3天出現血便症狀,就應該要盡快做糞便潛血檢查,臨床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可達8至9成,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後,20%至30%有腸道黏膜孳生瘜肉的現象,其中5%會轉化為癌症

此外,針對瘜肉發生率越來越高的年輕族群,醫師也建議依據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性,在不同的年齡啟動篩檢時間表,且平日做好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的習慣,才能避免瘜肉和大腸癌上身。

1. 若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每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2. 若有10年以上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者,30歲起應每1至2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3. 無大腸癌家族史和基因,但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久坐不動、嗜菸酒者,自40歲開始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且每3至5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4. 無家族史和遺傳基因的一般民眾,建議50歲以後,除定期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每3至5年做大腸鏡檢查。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9439482323  

台灣近年肺結核防治有成,發生率下降顯著。不過,疾管署今天(21日)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有4成以上的民眾完全不了解肺結核的症狀,可能導致病情延誤。醫師臨床也發現,越年輕的民眾越容易忽視症狀,往往等到咳血才趕緊就醫。

音樂神童莫札特、古典文學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都是因為結核病斷送生命。肺結核的治療近年來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不過,民眾對於肺結核的症狀卻相當不瞭解。

根據疾管署21日公布去年的民調指出,有高達4成4的民眾不知道咳嗽超過2個禮拜、胸痛、體重減輕10%以及食慾不振等,都是肺結核的初期症狀;還有4成6的民眾擔心自己如果感染肺結核,會遭到歧視。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振源說,不了解症狀就容易延誤就醫、提高傳染給別人的可能性,臨床上也發現,越年輕的病人越容易自認身體健康而忽視症狀,其實結核病只要確診,開始服藥,6個月就可以完全治癒。他說:『(原音)真正一個結核病的病人,當他去看醫生,醫生診斷是結核病,而且開始投予標準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其實當他開始吃藥的第一天,他的傳染力就下降到幾乎沒有,而且2個禮拜以上就完全沒有傳染力,除非病人沒有規規矩矩地吃藥。』

醫師表示,目前幼兒常規施打的卡介苗已被確認只在15歲前對結核病有保護力,15歲之後還是要靠提高免疫力、正確防護來抵抗。

疾管署則指出,台灣自2006年實施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以來,發生率已經從每10萬人口72.5人下降到51.5人,效果顯著。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統計,我國罹患糖尿病的民眾,高達180萬人左右,但隨著病患對糖尿病的不理解,以及疏忽飲食的控制,導致我國有七十萬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出現腎病變的情況,更進一步分析,我國近十萬的洗腎患者,一半以上,都是因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所致,而根據健保署的資料顯示,每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竟高達318億元,其中,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腎病變的原因之一,竟然是人們天天早起的第一餐,早餐。

粥、燒餅油條、燕麥奶 糖尿病患者勿碰

就有一名張姓洗腎病患,罹糖尿病尚未洗腎之前,因早上趕著上班,來不及自行準備,都在外解決早餐。而不論是中西式早餐或便利商店,都沒辦法控制各營養素的含量,只好隨意亂吃,五年的期間慢性腎臟病就從三期惡化到五期,三高未妥善控制,加上不配合飲食調整,終於面臨洗腎。

為什麼早餐亂吃,成了糖尿病患洗腎的主因?醫師指出,因為早餐通常都有粥、燒餅油條、燕麥奶等等,幾乎處處都是地雷,其中第一名的稀飯,屬於高升糖食物,合併糖尿病患者盡量避免食用,若真的食用也需注意份量不超標,避免血糖飆升;而多數患者認為健康的燕麥含有高磷,生菜則有高鉀,都不建議中後期腎臟病患者食用,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增加併發症與洗腎風險。

蘿蔔糕、無糖豆漿、炒米粉 都是早餐新選擇

營養師也建議,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首重飲食控制,基本需掌握飲食四原則-低蛋白、低GI、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中式早餐可食用蘿蔔糕與豆漿,或肉絲炒米粉與燙青菜,都是不錯的選擇。若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不知怎麼飲食,則可與營養師討論,幫助病患解決糖尿病飲食難題。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減肥要先養肝?根據中醫理論,春天與人體的肝臟運行相對應,日常飲食起居應以「養肝」為原則,但春季養肝可不只能預防感冒、過敏、氣喘等疾病,也應該要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提升減重消脂的成效。現代人想減重又怕麻煩,如何兼顧養肝和甩肉的需求?不妨跟著中醫師按摩7穴位!

春季減重先養肝?代謝加速、解便祕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氣血不暢,新陳代謝會變慢,體內多餘水分和脂肪排不出去,就會導致水腫或肥胖,因此想要減重,除了飲食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臟腑的正常運轉和代謝能力。

時值春天,正是肝臟主宰氣血運行的季節,趁此時多吃些護肝的食材,如菠菜,或按摩肝經的對應穴位,不僅能調養肝臟氣血,提升身體的代謝能力,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排除宿便,減少便祕,讓減重效果更明顯,也讓體重控制能更持久。

穴位部分,中醫師建議,春天可優先按摩百會穴、太衝穴、三陰交等肝經對應穴位;若是因吃太多所引起的肥胖,則可按摩耳部的饑點和渴點以降低食慾;另可按摩內分泌點調節內分泌,以及足三里穴,一樣具有促進代謝的作用


【懶人減重法 養肝穴位提高代謝力】

1.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偏後處,是所有陽經的交會之處,也是少見有陰經(足厥陰肝經)走到頭頂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促進氣血循環,使氣血平和、血壓穩定,也能減輕頭脹、貧血、疲勞等不適症狀。

2.太衝穴:位於足背,大腳趾和第二腳趾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兩趾骨的根部交界處,屬於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經常按摩此穴可穩定血壓、平和氣血,也能疏肝理氣、清除肝火、安定焦慮的情緒。

3.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約4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是脾、肝、腎3條經絡交會的穴位,經常按摩可補肝血、養肝陰,對春季減重有輔助加乘的效果,且此穴可緩解經痛,是預防婦女病的重要穴位。

 

4.饑點:位於耳垂上方、耳屏前面中點,具有刺激內分泌、減少飢餓感、抑制食慾的作用,是減肥要穴,但因穴點面積很小,建議可貼耳豆輔助。

5.渴點:位於饑點略上方,可降低口渴的感覺,控制飲水量和食慾。此穴點面積很小,建議可貼耳豆輔助。

6.內分泌點:位於耳輪內側下方,可調整內分泌、提升新陳代謝、促進腸胃蠕動,並消除便祕,減少腹部脂肪的囤積。

 

7.足三里穴:位於在膝蓋下方偏外側的凹陷處,往下3吋、約4指併攏的位置,是調節腸胃消化系統的大穴,經常按摩可疏通經絡、促進排便順暢,減少廢棄物和脂肪囤積體內,導致肥胖或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

 

 本文源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