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境保育學者表示,古早的耕作方式,例如中國大陸農民於稻田中養魚或澳洲原住民小面積焚地的作法,可望再度受到青睞,以減緩動植物滅絕的速度。

聯合國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暴增,大自然棲地不斷遭到破壞,動植物正面臨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絕種危機,而改採傳統耕作可以避免風險擴大。

全球115個國家於本月9日至14日在土耳其參加會談,將討論如何重現並推廣原住民的耕作方式,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多樣性,確保糧食供給與醫藥資源。

「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首任主席哈密德(Zakri Abdul Hamid)表示,「原住民的智慧與知識…可以中止生物多樣性的消逝,並且加以保育」。

澳洲、印尼、日本和委內瑞拉等國,則有焚燒小塊鄉間土地的傳統,一旦乾季期間猛烈的野火發生,便產生阻絕的效果,不致大規模蔓延,野生動物也較易逃脫,降低絕種的風險。

各地原住民的傳統知識還包括:坦尚尼亞用來收集雨水的山邊坑溝,可防止土壤侵蝕;北極伊努特人的天候觀察,彌補衛星資料的不足。

IPBES即將走馬上任的執行秘書拉利高德利(Anne Larigauderie)表示,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時常忽略原住民的聲音,故當務之急是要肯定他們的既有知識,並加以採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環保 生態 愛地球
    全站熱搜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