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追求感應,作為修行的動機,這個動機有偏差。學佛修行不是來說─我要這樣修、聽說這樣修,會有什麼保佑、有什麼加持;這樣來布施,我會升官發財。這樣來放生,我就消災延壽,就一直在等著。人家曾經告訴你,或者在很多的感應故事裡聽到那些的劇情,等那些事情降臨在你身上,等著感應發生,這樣修第一個就是有偏差,修學佛法不夠深入。

三乘典籍裡面,沒有要我們依這樣的期待來修,倒是有以無希望心來修。不管我們來布施、行善都要有無希望心,不報存任何希望。不是說我今天對你慈容、對你付出、對你關懷,你也應該對我慈容、對我付出,你怎麼可以對我不好、你怎麼可以對我不耐煩。

所以你心裡會有很多的煩惱、矛盾衝突。學修修行心要越來越清淨、有智慧來對治摧滅煩惱。怎麼可以這樣錯誤期待、偏差的動機,越修越生煩惱,到最後確定有的人運氣好一點,他等到一些感應降臨在他身上,他也會學人家讚嘆一下,這個佛法真的好像有那麼一點感應,好像佛菩薩真的存在,我某一事情想一想,真的好像是佛菩薩加持保佑的─他只不過有這樣的結論而己,對他的道業一點幫助都沒有。

這個是求鬼神條件交換的心態。在佛法的追求是追求什麼?是空性的解脫道。縱使要行善要利他,布施也好、持戒也好、修隨喜功德也好、四攝六度也好,他要有一個三輪體空的體性,就是─沒有在做布施的自己、沒有布施的東西。你今天布施錢財去助印佛經善書,你對錢財要修一個空性:不執取、喜捨、不求回報。在《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常常讀到,還畫成漫畫送到各學校去,讓小朋友從小就有因果觀念。這部經講:如果你行善布施,生起悔惜心,會怎麼樣?生〈穿胸國〉,有這個疾病,我們看少數民族、比較偏遠民族,胸口有一個洞,有沒有?或者現在像「雞胸」一樣,胸口會凹下去,過去生都有這樣的惡業。

做了一個善事,我太衝動不應該這樣做的,本來要布施五千塊去放生,改布施五百塊就好了。我幹嘛捐這麼多,這叫「生悔惜心」。第一個,你做的善事功德,它會折損;第二個,自己會有落在另一種不好的因果上。所以修學佛法應要求甚解,感應勿喜,有了感應不用欣喜。講一句俗話說:「你高興的太早!」有什麼好高興的,你要處理的這些生前生後事、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要懺悔的業障,過去所發的願善要來利益眾生、迴向有情…這些還沒做,你高興這麼早幹什麼。

當然感應勿喜,一個感應就知道,一分虔誠一分感應、十分虔誠十分相印。佛經上講的沒有錯,我就這樣來修就對了,無感莫憂,沒有感應不要憂愁煩惱。誰說佛菩薩給你的感應都要照你的意思、照你腦海中的劇本來上演?今天布施一個元寶,我自己就想,改天撿到更大的元寶…。誰說劇情都是這樣寫的?你可能要中風沒中風、你可能會被搶沒被搶、你可能早要退道,但你的慧命延續了。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這些感應或是加持護佑,它一直在上演著。所以我們就是說。來制除一個修行人的心態是最正確。懺悔一切、感恩一切。你懺悔一切,你才會繼續如法的修行,不要覺得自己很好、很不錯了,其實還差的很遠。感恩一切,就是你不辜負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衪其實常常給我們加持護佑,甚至緊緊守護我們,我們都不知道,有的時候還會怨天尤人。看很多同修來道場歡天喜地的,覺得這就是有福、智慧之人;來道場還繃著一張臉,憂愁苦惱,真的是可惜。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可以親近三寶。像今天做薈供,要來供養傳承祖師、諸佛菩薩、空行護法,這是喜事。你看很多人結婚都沒有這麼吉祥,對不對?結婚的時候高興的要命,苦日子要開始都不知道,這才是真正欣喜的人,欣喜的日子,學佛的智慧要出來,而且有一些的感應它不一定是滿足於你五欲的,凡夫的思維上面的期待感應,有一些是在你心性的成長。

比如說。你的勘忍之心,忍辱的心增強,或者定力增加。很多事情這些緣境你看到、聽到,你會受波動會受影響,現在不會,反而越來越覺得心是可以真正做主。要發心,就發的出來,不要妄動這個心,我就調伏得住它。越來越想,心王能做主很多事情。

有的人心王不能做主,六賊入侵。自己的家裡遭小偷,夢到我家被小偷破窗而入,闖空門還搬走金銀財寶,你只要夢到盜賊,它就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關係;盜賊進屋,窗戶沒關、門沒有關。這就是說你的六根門頭鬆動,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沒有常放光明、沒有覺照。

或者沒有善持戒律,你讓六賊進了你家,金銀財寶被偷走。《佛說阿彌陀經》講的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它講什麼?它講修行,修出來的功德資糧。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禪定都聽到「打七」。「打七」要打哪個七?要打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這七識,七種意識。輪迴的種種六道之中的結苦,都從你七識、執一個有而來。所以打死它,證空,七轉八起所以叫打七。

《佛說阿彌陀經》講七寶池、七寶─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都變成寶。同修你只要讀佛經,只要讀到寶,什麼最寶?清淨為寶,也就是你七識心修得清淨,是七寶。夢境中,夢到自己金銀財寶被劫奪,不清淨對不對?或者六根喧掉,整天看色情片、看暴力片。看隔壁買名車,女兒和我要錢買名牌包…,煩的不得了,不清淨,不清淨就沒有寶貴心。

所以佛經統統在講禪話。你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去等你的凡夫意識心所認為的感應?還是你要善用此心,深入經藏,這經藏裡面,有無比的超凡智慧在其中,需要去領略的,這是最大的感應。很多事情看不開、放不下,你要修得能看開、能放下,就是最大的感應、最大的加持,莫過如此。

所以同修修行,我們的品級要越來越提昇,不能老留著初機緣那個境界,善男信女,都要人家鼓勵,都要人家「變個魔術」給你看的境界,你才會覺得有保佑、有加持,才要修下去,那你永遠等在那裡,後面還有很多的煩惱在等你。所以,感應勿喜,無感莫憂。

 

了解更多>>

◎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www.fazang.org/

◎法藏youtube頻道
https://goo.gl/w5Dni7

◎吉祥洲-LINE官方帳號
https://goo.gl/6RnWXo

arrow
arrow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