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160_578557375498077_745344116_n  

擁有好的氣色,不僅會讓人看起來充滿活力,肌膚也能粉嫩透白,但隨著現代人熬夜、壓力、忙碌、飲食不均、用眼過度等不良習慣,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導致體內氣血的紊亂,進而引發許多健康方面的小毛病。

穀類營養好處多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廖千慧中醫師表示,其實民眾可針對身體所反映出的不同症狀,運用一些常見的銅板食材,製成適合飲用的水,透過最簡單、健康的方式,遠離疾病,因此,醫師提供6種不同的穀類,幫助民眾解決困擾:
1)赤小豆/與紅豆不同較為小顆,在中醫性味上屬乾、酸、平,能幫助體內帶動血液循環、利尿消腫,因此,適合心跳無力、缺乏運動、生理期前後、懷孕水腫、攝取過多鹽分者,就連熬夜後隔天臉色蒼白浮腫也能飲用,只是,對於正在洗腎的民眾而言較不適合。
2)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提升肌膚新陳代謝、淡斑等功效,此外,薏苡仁色白入肺,能幫助皮膚保濕美白,適合日曬後肌膚紅腫暗沉、臉部乾荒粗糙有斑點、以及肌肉鬆軟、倦怠無力型的水腫,但要注意的是孕婦及生理期時是不適合飲用的。
3)黑大豆/性味甘、寒,能補腎水、鎮心火、明目等,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花青素、異黃酮及礦物質,是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最佳品,適合慢性疲勞、菸酒應酬、煩躁失眠、膽固醇超標、更年期、少年白及骨質疏鬆者。
4)綠豆/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消暑解渴、利尿等功效,適合膿包型青春痘、嘴破火氣大、中暑、疲倦、口渴、心煩者。
5)枸杞子/性味甘、平,含有豐富胡蘿蔔素,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血,改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等肝腎陰虛的衰老症狀,適合用眼過度、視力減退、頭昏眼花者。
6)紅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且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多胺基酸等豐富營養成分,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另外,還能提高免疫系統吞噬細胞的功能,適合貧血、健忘、生理痛、頭暈、頭痛、壓力大心神不寧而失眠者。

 

飲用時間要注意 薏仁、黑豆適合白天
最後,醫師提醒民眾,飲用的時間要特別注意,例如:薏仁、黑豆,屬涼性,建議於白天飲用;女生生理期前建議飲用紅豆補血、消水腫;生理期間則可飲用紅棗緩解生理痛。

 

(圖文節錄至網路)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01643_105471_1407911225  

七夕後進入「立秋」,但「秋老虎」的威力絲毫不比炎夏遜色,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以清朝慈禧太后的御用茶飲,教民眾抗熱化濕;這個由御醫開立的「清熱化濕代茶飲」,藥材包括山楂、桑葉等,大約 5、60 元就能泡出 2000cc 茶水,省錢又有效,一般人也喝得起。

御用茶飲,清熱化濕

呂友文醫師指出,對抗炎熱氣候,除了儘量補充水分、避免過度曝曬,也可以中藥茶飲養生,據說慈禧太后夏天經常感到身體倦怠、胃口不佳,這時御醫就會準備「清熱化濕代茶飲」,配方為鮮蘆根 2 枝切碎、桑葉 2 錢、竹茹 1.5 錢、山楂 3 錢、炒穀芽 3 錢、橘紅 1 錢等,山楂、炒穀芽、橘紅都有醒脾開胃的效果,以水煎代茶飲,可緩解炎夏不適症狀。

補氣人參茶消暑氣

他表示,將西洋蔘、石斛、麥門冬、甘草、淡竹葉、荷葉、西瓜翠衣等藥材放入約 4000CC 的水煮滾後,再煮 5~10 分鐘,熄火加入菊花燜 5~10 分鐘,最後加上少許冰糖即成「補氣人參茶」,也可以當成消暑飲品;此外,紅樓夢第 29 回提到的「香薷解暑湯」,將香薷 10 克、厚朴 5 克、白扁豆 5 克等藥材搗碎後,用保溫杯泡熱開水 1 小時就能喝,幾十元就能清涼消暑。

a101643_105472_1407737133  

蓮藕可消暑解熱

蓮藕、竹筍清淡開胃

彰濱秀傳醫院營養師吳昭嫺也建議,天候炎熱,飲食應儘量挑選當季盛產的食材,如蓮子、蓮藕、竹筍、絲瓜、苦瓜等,這些食材清淡開胃、消暑解熱,蓮藕還有潤肺功效,竹筍的纖維高,適合沒胃口時食用,除了蓮藕、蓮子因澱粉質含量較高需節制外,其餘食材的熱量都不高,烹調則以涼拌、水煮為宜。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孩每個月固定報到的「好朋友」,常常會伴隨許多小毛病,像是頭暈、使不上力、經痛、食慾不振、容易疲倦等,讓人傷透腦筋!月經期間有許多的飲食限制,這些食物平常食用都沒有問題,但是月經期間吃下可是會造成不適感加重,以下有5種食物,女孩在月經期間一定要特別避免。

a31dfd354ef071770bc3a582896e457e  

1.蛋糕、巧克力等甜食
許多女孩在月經期間,為了紓緩煩躁的情緒,喜歡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讓心情變好,甚至能因此忘記經痛的不適感。但是如果經期中吃下太多甜食,會導致血糖不穩、忽上忽下,而造成頭暈、疲勞、心悸、情緒不穩等反效果。

2.生冷、寒涼的食物
大多數女性都知道,經期最好不要吃冰品,在炎炎夏日不能吃冰,的確讓人有點難以忍受!但是冰淇淋、冷飲會引起骨盆腔血管收縮,會導致經血減少、腹部頭痛、甚至月經中止,因此可看出冰品對子宮的傷害很大。除了冰冷的食物,在中醫裡屬性偏寒涼的食物也要少吃,像是瓜類(西瓜、冬瓜等)、海帶、竹筍、柑桔類、梨子等。在經期中食用寒涼的食物,會導致消化不良,還會讓經血排出受阻,而加重身體的不適感,因此一定要避免。

3.刺激性食物
在經期中,飲食最好盡量清淡。許多女孩偏愛重口味的飲食,像是重鹹、酸辣的口味,如果經期食用這些重口味的食物,會讓體內的鹽份和水份比例過高,而導致頭痛、易怒。辛辣的食物還會刺激血管擴張,而讓經血量暴增、甚至導致經痛。其他像是咖啡、濃茶等咖啡因含量高的飲品,也會影響經血量,還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因此也要加以避免。

4.油炸食物
女性月經來潮時,皮脂分泌會較平常還要旺盛,皮膚也會比較敏感。如果在經期吃油炸類的食物,會讓肌膚的負擔加重,容易產生痘痘、粉刺或毛囊炎。在經期中,身體代謝脂肪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吃下油炸食品特別容易變胖。

5.酒精類飲品
經期中,女性體內的「解酒酶」會大幅減少,此時喝酒不但很容易就會醉,而且會讓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變大,特別容易因此造成病變。此外,酒精還有活絡經血的效果,因此也會讓經血變多,經期延長,影響身體的健康。

 

 

文章來源: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ineseMedicine_05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脂肪、蛋白脂、糖分攝入過多,造成了營養過剩、營養失調。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人類飲食的葷素黃金比例應該為2:5,即2分葷6分素。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甚至把這個比例倒了過來,成了7分葷1分素。所謂病從口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是形成多種現代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源。國際素食日的確定,提醒人們要擺脫這一不合的飲食習慣,多吃素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另外,由於肉類熱量較多,纖維素含量少,消化後產生的糞便量較大,不利於腸道蠕動。糞便在腸道內長期積存,水分被吸收,變得乾結而形成便秘。同時,糞便在腸道積存,其中的毒素又被腸道吸收,會讓人產生口臭、飽脹、嘔吐等病症。與之相反,蔬菜等很多素食含有大量纖維素,可以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有利於人體健康。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吃蔬食有哪些好處。

蔬食的好處

1:延長益壽 經常吃蔬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根據營養學家研究,蔬食者比非蔬食者更能長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蔬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佛教的僧人也因蔬食而享高壽。

2:降低體內毒素堆積 蔬食營養非常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肉食在胃中不易消化,甚至進至大腸時尚有大部分未消化或只是一半消化,因此肉食在大腸中腐化極盛,且多帶毒性,對人體有害。

3:降低膽固醇含量 蔬食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症的主因。

4:可以防癌 有些癌症和肉食息息相關,尤其是大腸癌,因蔬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刺激腸蠕動加快,利於通便,使體內有害物質實時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刺激損害。據美國研究數據顯示,蔬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再加上胃癌、肺癌、肝癌等和食物毒素有關,蔬食真的可以延緩癌細胞的變化。 

5:可減少慢性病 腎功能不全的腎臟病患者來講,吃蔬食,可減輕腎臟負擔,又不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文獻上也有蔬食可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報告,再加上蔬食能提高免疫力,可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6:避免尿酸過高 經常吃肉類而產生過高的尿酸,對腎臟造成沉重的負荷,與腎衰竭及腎結石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吃蔬食就可以消除這一影響。

7:有助於體質酸鹼中和 人類體質是偏鹼性的,肉吃太多易使體液變成偏酸性,而增加患病的機會,吃蔬食則有助於體質的酸鹼中和。

8:減少引發胰腺炎幾率 大量進食肉類食物會使胰蛋白酶分泌急劇增多,胰頭排泄不暢就會引發胰腺炎等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一切果蔬穀類的營養反而易消化、容易直接吸收,植物中纖維素能刺激腸道蠕動,支撐糞塊疏鬆不易硬結,防止便秘的發生。

9:安定神經系統 一般而言,蔬食常用的五穀類、硬殼果、蔬菜、水果,包括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植物油、礦物質和維他命,都是各種身體必需的養分。蔬食可建造人體的組織,也可維護修補,併產生熱量,供給人體體能,使人的血液鹼性化,不使它危害地酸性化,並富有維他命,又能安定神經系統。

10:增強人體耐力性 蔬食者比肉食者更能承受長時間的辛苦工作,這種耐力的對比將近三倍;而從疲勞恢復完全體能的時間,蔬食者約為肉食者的五分之一。如在游泳、籃球、足球、舉重、拳擊、摔角、競走、馬拉松長程賽跑、自行車比賽等各項世界冠軍紀錄中,有些是由蔬食運動員創下和保持的。這些蔬食運動員遠超越肉食運動員的爆發力、持久力和體能。 

11:營養更豐富 蛋白質在許多蔬食品中,含量比肉類的蛋白質更高。譬如黃豆含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質,比肉類含百分之二十蛋白質足足高出一倍。有些堅果、種子、豆類也含百分之三十蛋白質。其它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和維他命,在水果和蔬菜中也都應有盡有;再加上豐富的纖維質,可以幫助消化和排泄。 

 

圖片來源http://o-design.tw/

文章來源http://tw.aboluowang.com/life/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910235134444  

每當看病時,醫生總會要求病患把舌頭伸出來並仔細檢查,這是有原因的!因為舌頭與人體許多器官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對應,因此舌頭的狀態很容易反應出身體警訊,並可藉此加以治療。

當你在清潔口腔時別急著把舌苔清除,看一看舌頭是否有以下 9 種狀態,若有異狀千萬別忽視,應該要儘早治療喔!

【舌頭表面】
1) 蒼白、平滑

若你的舌頭蒼白且平滑可這是一種身體缺乏營養的表徵,代表著你可能缺乏鐵質或是維生素B,多多攝取含鐵食物並保持營養均衡。

2) 地圖樣斑塊

若發現舌頭出現不規則的「地圖樣斑塊」,且似乎每天的位置不太一樣,這樣的情況稱為「地圖舌」,它表示你的身體缺乏維生素B,或是受到某些食物刺激也會有此現象出現。

3) 皺褶

舌頭有皺摺這是無害的現象,此現象出現因為常常食用辛辣的食物,導致舌頭無法適當清潔細菌所造成,所以請減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4) 潰瘍或出現腫塊

舌頭上出現突起物,可能是對食物或藥物過敏,或是遭到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徵兆,但若舌頭的某一側出現不明腫塊並且有疼痛感,就要多加注意,這有可能是癌症的徵兆,應該盡快就醫診治。

而時常熬夜、火氣大、壓力大等都會造成舌頭潰瘍,但舌頭潰瘍的狀況若久久無法痊癒就應該特別注意,也該趕快就醫檢查。

【舌頭顏色】
1) 黑色

若舌頭出現黑色的舌苔,一般都是病症累積許久的結果。長期口腔衛生不良、有抽菸習慣、過度使用漱口水或抗生素,都有可能造成黑舌。

伴隨著舌頭顏色變化,可能出現口臭或類似金屬的味道。你可以自行用牙刷或刮舌板自行清除細菌,但若無法自己解決就得尋求醫生協助。

2) 黃色

若出現黃色舌苔,這是身體燥熱或是舌頭發炎的現象,發燒、習慣用嘴巴呼吸、水分攝取不足等都會造成舌頭發黃。若補充水分好好休息調養,此現象也可隨之消除。

3) 白色

厚重的白色舌苔表示口腔分泌的唾液較多或氣管中有較多的痰,而呈現白色是因為舌頭上有許多細菌或死掉的老廢細胞堆積,有此現象需要注意刷牙習慣,並在刷牙後搭配刮舌器使用,保持口腔清潔。

4) 紅色

紅色舌頭這樣的症狀成人較少有,多半發生在兒童身上,若小朋友的舌頭呈現像草莓或是覆盆子那樣的紅色,可能是猩紅熱(scarlet fever)或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的初期症狀。但若舌頭光滑且泛紅,表示身體缺乏維生素 B 。

5) 褐色

若舌頭的斑點變成褐色或發現顏色持續變暗,這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徵兆,若發現此現象不要忽視要盡早就醫。

 

文章來源:健康達人網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c5174a9d0d997a      

日本星巴克開發新技術,用咖啡渣養牛、產牛奶。日本星巴克近日與隱型眼鏡公司Menicon合作,成功開發新乳酸發酵技術,讓咖啡渣轉化為乳牛飼料。

Menicon原本是為了找出稻桿的新用法,不料其開發的乳酸發酵技術能夠提升咖啡渣的營養價值,也能拿來餵牛,比起直接丟棄或作為混合肥料,更能將咖啡渣的營養成分發揮到淋漓盡致。

根據《衛報》報導,麻布大學獸醫學院教授河合表示,牛奶中的體細胞(somatic cell count)是判斷牛奶品質的重要指標,數量越低代表品質越好,且更適合拿來作成優格、起司等副產品。而吃了咖啡渣飼料的乳牛所產出的牛奶體細胞數值,確實比一般乳牛更低。

星巴克為收集全日本1千家星巴克門市的咖啡渣,在冷藏產品的貨櫃車中新增特殊儲存區,因此不需要另外加派車運送咖啡渣,也就不會增加額外的碳排放。

回收中心會先從各分店將咖啡渣集中處理,以最新的乳酸發酵技術提升咖啡渣的營養價值。

星巴克的日本區發言人表示,顧客試喝以咖啡渣所飼養的乳牛所產出的牛奶,反應多很正向。因此星巴克也將發酵後的咖啡渣拿來作為有機植栽的肥料,成為顧客桌上的美味佳餚。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8389  

哈密瓜口感香甜,是多數人熱愛的水果,但若每天讓脖子揹著哈密瓜生活,那可就讓人聲聲喊苦了!不過,花蓮一名87歲的萬姓老嫗,卻因罹患「結節性甲狀腺腫」,脖子自10多年前開始冒出腫瘤且日漸長大,導致吞嚥困難和昏眩,直到最近才經手術摘除直徑18公分的巨大腫瘤,卸下脖子的「重擔」,恢復原有的生活。


原本身體十分硬朗的萬姓老嫗,有著阿美族人的樂觀天性,喜歡跳舞唱歌、到鄰居家串門子,但自從10多年前,脖子左側開始長出她口中的「壞東西」,腫瘤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外觀,漸漸地封閉自己、足不出戶,每天愁眉苦臉,最後甚至出現吞嚥困難、喘鳴、昏眩等症狀。
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周昱甫表示,患者左頸的巨大甲狀腺腫瘤,已將食道與氣管嚴重擠壓至右側,才會出現吞嚥困難、喘鳴的情形;腫瘤甚至壓迫頸動脈導致昏眩的症狀,此外,患者的喉返神經與頸動脈經也受到嚴重壓迫,未來可能導致聲帶麻痺、半身麻痺和中風,有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18公分巨大腫瘤 看診醫師也嚇一跳
「這麼大的腫瘤只在教科書看過!」,周昱甫醫師回憶,第一次看到患者的巨大腫瘤時,真的嚇了一大跳,但隨後透過電腦斷層等一系列的檢查,確診罹患「結節性甲狀腺腫」後,且考量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與家屬溝通後,決定為其進行腫瘤摘除手術。取下的腫瘤,重達1.12公斤、最大直徑18公分。
經切除手術摘下巨大腫瘤的萬姓老嫗,術後復原狀況良好,第2天即可下床,5天後即出院返家,開心地直呼「我的腫瘤變不見了」,且回歸原本樂觀活潑的個性和生活。


結節性甲狀腺腫多為良性 若小顆免過度驚慌
周昱甫醫師表示,結節性甲狀腺腫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甲狀腺腫瘤,盛行率約20至30%,形成原因不明,根據統計,女性罹患的可能性較男性為高。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結節性甲狀腺腫屬於良性腫瘤,若民眾自行摸到異物感,毋須恐慌,應趕緊就醫,由醫師診斷,若腫瘤無壓迫周邊重要器官、影響外觀等問題,僅需每半年至一年回診追蹤即可。


【健康小知識/甲狀腺腫V.S.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大是「甲狀腺腫」的常見表現症狀,但除了結節性甲狀腺腫之外,自體免疫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癌等也可能造成甲狀腺腫大。民眾若發現有脖子突然變粗、喉嚨或頸部受壓迫、甲狀腺腫迅速增大甚至伴隨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情況,應盡快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ls2p4  

如果都活到 100 歲,你還會擔心自己被癌症或心臟病奪去生命嗎?最新研究指出,百歲人瑞最有可能因肺炎或虛弱死亡,而不是因慢性病如癌症或心臟疾病死亡。

預計到2050年,全球百歲人瑞人數將到達 320 萬人,根據衛福部 2013 年的資料,台灣百歲以上人瑞有 2,176 人,其中男性人瑞有 834 人,女性為 1,342 人。美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百歲人瑞的國家,美國人口普查局 2010 年統計有超過 53,000 名人瑞,再來是日本。

這項對人瑞死亡威脅的研究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調查英國地區 36,000 名百歲老人家,其中 87%是女性,死亡年齡中位數為 101 歲。結果發現,肺炎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近 18% 的百歲人瑞死於這項疾病,另外死於心臟疾病的不到 9%,死於癌症的只有 4.5%。

相比之下,80~84 歲的老人家,有 25%的人因罹患癌症死亡,心臟病死亡的人則約 18%。另外研究還指出,這些百歲人瑞死於安養照護中心與醫院的比率較高,分別是 61%和 27%,死於家中或臨終關懷只有 10%和 0.2%。

研究人員表示,政府應該針對這項「隱性需求」,規劃設計符合這些百歲人瑞的醫療服務,這些百歲人瑞容易因感染肺炎,而使健康急速下降,甚至衰弱。另外也必須加強居家照護的品質,提供這些老人家能舒適安心的度過生命最後的旅程。

 

文章出處http://healthworld.tw/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業報 需信非虛

龍德 上師在youtube開示中提到:

人在一生當中遇到的所有事情皆是因果業報顯發而來

出生在怎麼樣的家庭、朋友交際圈如何、財產多少、這都跟過去生點點滴滴有關係。

因果業報在主宰我們,就是因為過去生自己造作這個因,後面就受這個果。

從小的地方比如說快樂痛苦、生死病痛、健康財務狀況,

眼睛是大是小、頭髮顏色以及指甲形狀。

 

大到大地山河、宇宙虛空法界,心裡到達的境界

都是身口意作用出來可以到達的,這些通通都是因果。

看完 上師開示真的讓人受益良多。

還有其他龍德 上師開示的因果故事也非常的深具意義
龍德 上師:你看不懂的命運佛法通通告訴你
龍德 上師說故事:一腳三十棍,半餅三年糧
龍德 上師說故事:因果故事 三次戰火中倖存的小孩

 

影片出處: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youtube法藏頻道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915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養冬藏,由於節令氣候各不相同,養生方式自然也不一樣。在飲食方面,當然也應該依照時序,並搭配各個季節的養生要點,來加以選用、調理當令食材。如此一來,才更能讓身體在適當時機得到最需要的養分補給,輕鬆收成「食療」成果,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  

春季──增強免疫力,補充身體熱量。
• 春季養生重點/春天位於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物欣欣向榮,因此,必須特別注意保護體內陽氣,使它不斷充沛並旺盛起來。此外,由於細菌、病毒躍而孳生傳播,所以,要格外留心感染「發熱性」的疾病。
• 搭配粗食吃法/可用山藥入菜或燉湯,或把紅棗及枸杞做成茶飲,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增強免疫力。同時,因為春天還是有些冷,身體必需消耗熱量以穩定基礎體溫,所以,除了以各種米食、穀製品為主食,還可以將芝麻、花生、核桃等堅果類食物當做零食,每天吃一小撮,就能適時補充能量。

夏季──消暑祛濕熱,保持氣血正常。
• 夏季養生重點/夏季陽氣比較旺,陰陽之氣也在此時交會,因此,人體也最容易受暑濕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夏天感冒總是特別難以痊癒的原因。所以,在溽暑之時,我們更要注意保持「心血管循環」功能的正常,無論氣血不足或過盛,都會影響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的運作,連帶降低身體防護的能力。
• 搭配粗食吃法/可以多吃大麥、小麥或小米,因為這些食物具有生津、祛濕的作用。同時,採用蓮子、薏仁、綠豆加入冰糖做成甜湯,冰鎮之後當作點心,可以消除暑氣,還能去除水腫,並具利尿功效。

秋季──著重養肺氣,避免傷風感冒。
• 秋季養生重點/秋季由熱轉寒,屬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由於此時雨水較少、氣候偏燥,寒熱的變化大,加上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所以不但容易引起舊疾復發,也特別容易引起傷風、感冒咳嗽,也因此,必須格外重視「體氣」的調養,並注意「養肺」,盡量少吃冰冷的食物或飲料。
• 搭配粗食吃法/可多吃糙米、玉米,並搭配芡實、山藥、蓮子、百合等食材入菜、煮湯或煮粥。另外,也可採用芝麻、紅豆做成芝麻糊或紅豆湯,無論家有老人還是小孩,都是很適合的點心。由於這些食物對於「補養肺氣」極具效用,並能有助理脾胃,所以特別適合在秋天食用。

冬季──進補禦寒氣,提升臟腑功能。
• 冬季養生重點/冬天是最冷的季節,陰氣盛、萬物藏,所以人們也特別容易因為寒氣上升而導致百病叢生。在這個時候,除了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也應該加強「進補」,藉由正確的食物供給,讓身體獲得額外的營養能量,以利抵禦寒冬。
• 搭配粗食吃法/盡量多吃一些溫性、熱量較高的食物,例如可以紫米、糯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食,也可多喝具溫補作用的核桃粥、枸杞粥、板栗粥、紅棗山藥粥、黑芝麻粥等。同時,在飲食中加入適當中藥材、做成藥膳料理,也能增強臟腑功能,有助提高抗病力。另外,由於冬天蔬菜較少,不妨適度攝取富含維生素的薯類,例如番薯,其所含維生素C即不亞於蔬菜。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83648_070824greens01    

  按照同樣食用量,綠葉菜可能是補充健骨礦物質的更好食品。小白菜、小油菜、羽衣甘藍等甘藍類蔬菜中含草酸較低,對鈣的吸收利用妨礙較小。

  大自然中的鈣是以化合態存在的,只有被動、植物吸收后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鈣,才能更好地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活性鈣,是人類最好的鈣源之一,1升新鮮牛奶所含活性鈣約1250毫克,居眾多食物之首,約是大米的101倍、瘦牛肉的75倍、瘦豬肉的110倍,它不但含量高,而且牛奶中的乳糖能促進人體腸壁對鈣的吸收,吸收率高達98%,從而調節體內鈣的代謝,維持血清鈣濃度,增進骨骼的鈣化。吸收好對於補鈣是尤其關鍵的。故"牛奶能補鈣"這一說法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牛奶是人們最容易獲得的鈣來源。一杯奶就能輕鬆補足一日所需鈣的三分之一,其他食品都不可能如此方便快捷。然而,事實上,如果按照營養素密度來計算,牛奶的補鈣效益低於青菜。

  按照數據計算,100克全脂牛奶能量約為54千卡,含鈣104毫克。而100克小油菜含能量約為15千卡,含鈣卻高達153毫克。那麼,按照鈣營養素密度來計算,全脂牛奶為104/54=1.9,而小油菜是153/15=10.2,顯然要高得多。同時,100克牛奶中的鉀含量是109毫克,鎂是11毫克。100克小油菜中的鉀含量是157毫克,鎂是27毫克,都比牛奶略高一些。鎂本身就是骨骼的成分之一,而充足的鉀和鎂又有利於減少尿鈣的流失。所以,一種食物能夠同時供應大量鉀、鈣和鎂,無疑是理想的健骨食品,何況綠葉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能幫助鈣沉積入骨骼當中。

  所以,按照同樣食用量,綠葉菜可能是補充健骨礦物質的更好食品。小白菜、小油菜、羽衣甘藍等甘藍類蔬菜中含草酸較低,對鈣的吸收利用妨礙較小。只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其中的鈣就可以充分實現營養價值。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奶類就失去了它的補鈣意義。每日喝250克牛奶,只需要一分鐘。吃200克綠葉蔬菜需要擇菜、洗菜、炒菜或煮菜,要慢得多。所以,牛奶酸奶照喝,青菜多吃,不是得到的好處更多嗎?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716262  

  在大腸癌持續登上每年新增癌症個案的榜首,民眾外出飲食,務必多吃蔬果,才能避免腸癌纏身!台中就有一名年僅二十歲的女大生,考上大學兩年之間,因長期外宿且外食,最近因為肚子不斷疼痛,自行到藥房購買腸胃藥無效,卻還是反覆發作,直到一個月後,終於到大醫院進行檢查,這一檢查竟然驚見大腸癌末期,且已轉移肝臟,未來即使幸運治癒,也要一輩子依賴人工肛門生活,讓家人頓時之間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女大生肚痛拖一個月 才願意檢查
  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壽星主任表示,這位陳姓女學生考上大學後就獨自租屋外宿,平時因忙於功課及社團活動,對自己的飲食並未特別注意,三餐往往外食少蔬果。最近,陳同學發現肚子常莫名疼痛,她以為是一般的腸胃炎,就自行到藥房買藥吃。
但反覆腹痛的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都沒好轉,陳同學這時才決定看醫生,經大腸鏡檢查後,竟是罹患了大腸直腸癌,且腹部斷層掃描還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須接受手術及化療,且手術切除腫瘤後恐怕需一輩子依賴人工肛門,讓年輕愛美的她難以接受,後悔當初沒早一點來就醫檢查。

常便秘、大便解不乾淨、莫名腹痛 恐是大腸癌
  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多年來皆蟬聯國人罹患率第一名的癌症,由於國人飲食的西化的緣故,使腸癌罹患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大腸直腸癌常見的症狀包括下消化道出血,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常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莫名腹痛、腹部摸到腫塊等症狀,如有出現上述的情形,務必及早做檢查。
而年齡大於五十歲;常攝取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有瘜肉、有家族病史;飲酒和吸煙;有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等的高危險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篩檢。而醫院也發現許多民眾抱持鴕鳥心態,在糞便驗出有潛血反應後,居然仍有30%的受檢者逃避回診做後續大腸鏡檢查,因此錯失及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所以一旦發現異常症狀,請及早配合醫師積極治療,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完全切除者,治癒率將高達90%以上。
醫師也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烹調多利用蒸、煮、燉、滷、涼拌等烹調方法減少油脂攝取,並補充充足水分。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及蒟蒻、洋菜等。而蔬果中的多種植化素 (phytochemicals)可達到防癌抗癌效果,均衡攝取更能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文章出處:優活健康網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8210_10150099394637801_187147352800_6093547_3365914_n-300x238  

植化素就是維生素嗎?

蔬菜水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之外,還具有豐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一直是受忽略的飲食元素,一直到近年來才發現它們才是蔬果中真正可以預防疾病、調整免疫力、抗老化、防癌的珍寶。身為現代人不得不認識這群奇妙的飲食元素--「植化素」。

植化素的功效很神奇?

自從我上一本書《營養學博士教你吃對植化素》出版以後,常常受邀演講關於「植化素」的議題,我每次在演講之前都會先調查一下有誰聽過「植化素」三個字,結果每場都不超過一成的人聽過這名詞;而在這一成聽過的人當中,卻有一半覺得「植化素」就是一種「維生素」,而且大部分的聽眾覺得自己這輩子沒吃過「植化素」,因為一般人說到蔬菜或水果就是會想到「維生素」、「礦物質」或「纖維素」,從來不知道蔬果中還有植化素,而「植化素」是這一陣子突然跑出來的物質嗎?難到植化素那麼神奇嗎?我們需要認識植化素嗎?

植化素防禦疾病的秘密

其實植化素並不是這一陣子才冒出來的物質,它存在地球已數億年,只是近年來才被科學家發現植化素是蔬果中真正預防疾病的物質。目前,研究證實不同的植化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
1. 良好的抗氧化劑
2. 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
3. 增強免疫系統
4. 調節荷爾蒙
5. 具有抗細菌及病毒的功效

掌握色彩 迎向健康

要如何從蔬果中得到所有的好處呢?其實,上天給予蔬果不同的顏色,就是要引導我們能做正確的選擇,雖然,存在於蔬果中的植化素上百種,但是,生理功能類似的植化素,亦會以類似的顏色呈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果大致可分為5種顏色:綠色、橘黃色、白色、紅色、藍紫色,如果每天平均攝取這5種顏色的蔬果,大致就能獲得不同生理功能的植化素,基本上,每天若能掌握色彩來選擇蔬果,就是迎向健康的基礎。

‧蔬果5-7-9原則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每天要選擇5種不同顏色的蔬果了,那每種的份量應多少?建議大家,每日應攝食不同顏色的蔬果各一份,至於一份的量是多少?若是未烹飪生的蔬菜,一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若是煮過的蔬菜,一份則相當於半個拳頭大。其實,一天要攝取5份蔬果的量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所需的蔬果份量都一樣,就像每個人的拳頭大小都不一樣,每天5份5種不同顏色的蔬果,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求,若要讓身體更有活力遠離疾病,成年女性可以將每日攝食7份蔬果為目標,成年男性則以每日攝食9份蔬果為目標。

‧全蔬果飲食觀念

色彩豐富的蔬果,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天然、最珍貴的禮物,大家應好好善用,日常飲食中好好把握顏色的搭配,相信大家會過得有趣又健康。而「植化素」是維生素嗎?當然不是囉!所以,不要以為不吃蔬果時,補充「綜合維生素」丸就好了,因為,綜合維生素丸並沒有包括植化素,光吃維生素丸是得不到植化素的好處;所以,要獲得植化素還是蔬果,尤其是植化素多存在蔬果的皮、根、籽的部位,因此,要獲得植化素時,除了蔬果的量要夠、顏色要夠,也不要忘記盡量吃「全」蔬果,把蔬果洗乾淨盡量連皮一起吃下去喔!

植化素的演化

話說地球剛有植物出現時只有「綠色」的,慢慢的地球開始變得氣候嚴峻、火山爆發、接著昆蟲、爬蟲類、哺乳動物陸續出現在地球,這些都對植物是一種威脅,因此植物不得不慢慢演化出物質來保護自己,經過這數億年的演化,這些物質讓植物的顏色漸漸豐富,不再只是綠色,而且讓世界變得五彩繽紛,這些物質我們稱為「植化素」或是「植物化學物質」。

這些數以千計的植化素不只讓每種植物有特殊的顏色,更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特別物質,例如某些植化素讓植物具有特殊的顏色及味道,可以吸引蝴蝶及蜜蜂來傳播花粉,以繁殖後代;另一些植化素具有特殊的氣味,可以驅趕傷害植物的動物或昆蟲;還有一些植化素相當於植物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植物抵抗細菌、病毒或真菌等。更有一些植化素,擔任抗氧化劑的角色,會把太陽光照射在植物上所產生的自由基清除,讓植物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植化素讓植物本身美麗、健康、有活力,更棒的是,植化素作用在人體身上,一樣會讓我們美麗、健康、有活力!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ntieshiwu    

梅雨季來臨,又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們頭痛的時候了!每當濕度過高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總會特別容易發作,營養師提醒病友們,在這個敏感時節,飲食控制便顯得格外重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臨床組組長李青蓉說,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要避免病情惡化,就得避免細胞變異,因此,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是飲食攝取上的兩大重點。

李青蓉進一步說明,要增強免疫力,就得多攝取含多醣體的食物,像是菇類、山藥、秋葵、木耳等,都含有豐富的多醣體;至於抗氧化的部分,則應多攝取植化素,例如紅蘿蔔、深綠色蔬菜、蘆筍、花椰菜、蘋果等蔬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們,可多攝取糯米等補鐵食物;夏天炙熱,也應避免攝取過多容易上火的食物,像是荔枝、龍眼等,都應盡量少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飲食均衡,才能有效抵抗病魔纏身。
此外,夏天時,戶外氣溫炙熱、室內空調卻往往很強,在這樣溫差變化大的情形下,建議每天至少補充1500-2000cc的水分,加速能量代謝。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ld_wide-620x349  

我在臨終關懷診所工作數年,

我的工作讓我能夠和病患一起走過他們人生最終的兩、三個禮拜,

我一直以來都印象清晰,每當病患被告知即將死亡時,

他們的情緒通常會波動在狐疑、否認、恐懼、憤怒、悔恨、更多否認的循環裡,

他們有許多的懊悔,有許多後悔來不及做的事,

他們突然間記起了自己有好多好多心願,等不及實現了。

 

他們只希望我可以傳遞他們死前最終的心願,

於是我記下他們死前最後悔的五件事,

想告訴你們,也再三提醒我自己,人生不能重來,也無法倒帶,

所以更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1. 我希望我能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真希望當時我有勇氣過自己喜歡的人生,而不是他人眼中期待的我」

這是我在病床前最常聽見的後悔。

 

當人們躺在病榻的那一刻,一切的周遭喧囂都顯得不重要了,

他們清楚而沈痛地回顧自己的一生,

然後才發現 年輕時候寫下的夢想 都在歲月裡被遺忘。

 

或許你小時候曾夢想拯救世界;

你想像著以後要成為太空員;

妳的心願是到南極研究企鵝...

 

小時候的我們勇敢做夢,

但絕大多數的人在長大之後,都對年輕時的夢想嗤之以鼻,

覺得自己未免太不切實際。

 

一直到死前那一刻,才後悔自己沒有勇敢嘗試,

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去達成別人心目中的美好樣子,

卻過了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人生。

 

2. 我希望我不要這麼努力工作

「我好後悔我當初那麼發了瘋似的工作,卻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

這句話幾乎來自每一個我照顧的男病患。

 

他們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能動的時候,

想起了他們童年在遊樂場裡玩耍的那種單純,

才發現 自己不知不覺地變成「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了。

 

他們後悔總是把大把大把的時間保留給工作,

把自己埋首在越疊越高的辦公室文件裡,

猛然抬頭,才發現周遭只剩下一盞燈陪著自己,

錯過了好多自己愛的人與愛自己的人。

 

3. 我希望我更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

許多人為了要和其他人和平共處,而選擇抑制自己的心情感受。

因而讓我們無法成為我們真正能夠成為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以為的更偉大一些。

而且心事老是放在心裡,是會悶出病的。

醫學證明,有許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和壓抑自己的感受息息相關。

 

練習說出心裡的真實感受吧,

或許當你最剛開始這麼嘗試的時候,旁人可能會被你的坦白給嚇到,

不過同時這也讓你們之間的關係 提高到另一個更健康的境界,

或者也幫你過濾掉一些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的虛偽關係。

不管怎麼樣,你都為自己贏得一個最真實的自己,和不後悔的人生。

 

4. 我希望我能多跟家人、朋友以及重要的人聯絡

你還記得當年那些換帖死黨或是姐妹淘嗎?

每個人在垂死之際,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朋友。

曾陪我們一起走過所有最甜蜜、最沈痛、最荒唐、最難堪、最...的記憶,

或許還曾經牽著手打勾勾,約定要當朋友當到世界末日那一天。

 

你都還記得嗎?在病床前的他們,一直到那一刻才發現,

自己有多久沒有打通親切的電話給老朋友,有多久沒對他們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

 

也因為到了人生的盡頭這種時候,

人們才明白這人生一路走來最重要的不是錢、不是地位、名利、

而是「愛」和「關係」,因為在你一步步走向死亡之際,

只有「愛」和「關係」會陪伴著你,陪你走完最後一哩路。

 

5. 我希望我可以讓自己更開心

原來許多人一直到死前那一刻才知道,「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

多數人的生活總是走在一樣的循環和舊習慣裡,

儘管不開心,也會勸自己:「忍一忍,一下就過去了。」

豈知道,你這麼忍一忍,忍過的卻是自己的人生。

 

當你不滿意現狀時,不要忍耐,替自己多想一點,

是不是其實自己值得過更好的人生呢?

生活是種選擇,永遠不要被動地接受,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能為自己決定。

有意識地替自己選擇,對自己誠實,選擇會讓自己快樂的那條路。

 

本文章節至網路http://www.life.com.tw/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5740ee6e9d682ffd7baa  
近日一項入口網站調查結果出爐,6,361名網友中有42%自覺記憶力減退,最常忘記別人姓名,其次是忘記上一分鐘說了什麼、懷疑家中瓦斯沒有關,彷彿成為「腦鬆族」。

記憶力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像失智、老化皆有可能,但近來也常發生在青壯年身上,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表示,這應該是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的結果,成人如果一天睡不足 7 小時,就有可能損害記憶能力。

另外現代人常常愛滑手機,不停接受從各方面來的資訊,有時還邊看診邊滑手機,滑一滑就忘記剛剛講到哪裡,自然而然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好,其實是事情根本沒「登錄」到大腦。

記憶形成需要三個步驟,分別是「登錄(encoding)」、「儲存(storage)」與「提取(retrieval)」,台大心理系助理教授黃從仁說,這就像把一本書按照類別放入圖書館一樣,人腦也會將記憶分門別類,在大腦不同位置中「歸檔」,等到需要用到時再提取出來。
這個過程如果不夠專注,或者頻繁受干擾,事情容易成為過眼雲煙。黃婷毓表示,現代人常一心多用,其實只要提升專注,就能記住更多事情。

 

 

文章出處:健康達人網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看到震驚台灣社會的鄭捷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人命逝去是那麼的容易。

而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也開示到人生無常的實例:

一位美麗之富家女,組織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在她四十五歲那年,­丈夫車禍死亡。

一年後,兒子癌症病逝。四十七歲那年,因網路簽賭被騙光家產,因而燒炭­自殺。

我們人在順境時都視之理所當然,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劫,則手忙腳亂,萬念俱灰。

­若平時有行功立德,學佛修行,則無形中化消很多生命中的災劫,改變了命運。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ee  

看到近日因大巨蛋移樹的風波及對草地的關注,讓長期觀注台灣生態的我們感嘆花草樹木只要在人們所掌控下,真的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春夏之際,植物正進入快速生長期,我們卻常見校園或公園管理單位為維持人所定義「整齊清潔」,每天早上將落葉掃除乾淨,並定期以除草機為草地剃頭、割草。

晚清詩人龔自珍曾有過深刻的觀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葉在森林的底層為老樹保濕,被昆蟲所攝食,昆蟲動物也提供源源不絕的肥分給老樹。而為了養護特定的草種以供人們休憩,定期除草的過程中,往往也拔掉了許多冒出新芽的樹苗。筆者的好友們曾經運作過一些生態活動,在大安公園中搶救小樹苗。沒有小樹的新生,公園林蔭就只能倚靠「老樹不死」。加上人們不斷踩踏,夯實土壤,成為老樹健康惡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先天健康不良、樹齡年邁的老樹病蟲害成為必然。因此為樹掛點滴、除褐根病成為一種商機。許多校園或公園為求整體的意象,大規模種植單一林相,為避免病蟲害的大爆發,為樹種施打廣效性的農藥成為所謂必要手段,例如好年冬等,不但毒死了害蟲,也毒死了與大樹依附共生的小動物們,例如蟾蜍、蚯蚓…。

再者,我們常因為工程、景觀需要,對老樹任意修枝、斷根、以水泥鋪面覆蓋周邊草地,在在傷害老樹不要長出太多樹枝以求生,我們卻要其不死以庇蔭。

事實上,樹草人蟲都是大自然裡的一分子,我們不該以人為的角度,去思索草地或老樹該如何管理,而是以敬天的態度師法自然,以尊重的角度營造環境讓所有生命適得其所,才不枉為上天賦予人的智慧吧!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97787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德 上師在這場講座內容講了很多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的觀念:

每天辛苦工作,最終無非是想得到我們的幸福安樂

而規律作息、注重醫療保健就幸福安樂了嗎?

而講座中提到常保健康十大原則

一、不抽菸               二、不喝酒

三、不熬夜               四、家庭和諧

五、工作勝任            六、不生氣

七、有人跟我們談心   八、三餐正常

九、體重標準值正常   十、每周兩天運動半小時以上

但如果有了這一切人生就掌握在你手中嗎?

後面也提到很多是長年注重健康的人,因為不了解因緣果報而相當痛苦的實例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大部分女生都無法抗拒甜食的誘惑,大口吃著美味的甜食,能讓人短期感到心情愉快、舒緩壓力,但含糖量極高的食物吃多了會導致體重增加、有害健康。

研究期刊 Appetite 更發現,攝取太多糖會導致認知功能缺損、記憶力衰退;到底身體攝取過多的糖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危害呢?


1) 使你上癮
根據美國 2013 年發表的雜誌 Clinical Nutrition 中指出,攝取過多的糖會刺激大腦使你上癮,並誘使你增加對於垃圾食物的渴望,所以當你吃了過多糖之後,會使你想再吃得更多,造成惡性循環。


2) 短期攝取會造成記憶力下降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藥學系(Wake Forest University of Medicine)研究發現,吃高糖份食物的人在一個月內的記憶力,會比沒有攝取過多的人更差。同時,另一個生物學期刊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研究也表明,攝取含高糖份與飽和脂肪的食物,足以損害記憶力。


3) 長期攝取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
美國布朗大學的神經病理學家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與他的同事提出了「第三型糖尿病」的理論來解釋此現象。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第三型」糖尿病,當攝取過多糖分,會抵制大腦中的胰島素分泌,增加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

 

文章出處http://www.womenshealthmag.com/nutrition/your-brain-on-sugar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年來台灣有脂肪肝現象的民眾增加了18倍,現在脂肪肝已經是台灣上班族常見的肝異常狀之一。

脂肪肝並不是病,但卻與代謝症候群、心臟病、幾種癌症高度相關,除了大家常聽到關於飲食控制與運動的老生常談,其實還有幾個迷思必須注意。


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高度相關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累積20年的健檢資料庫顯示,台灣20年來脂肪肝異常比例攀升18倍。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代謝症候群患者超過5成有脂肪肝,動脈硬化患者超過6成有脂肪肝,大腸癌患者超過6成、乳癌患者超過5成有脂肪肝。

以五項是否是代謝症候群的標準(註)來看,只要有一項異常,其中便有57%有脂肪肝,三項以上異常之代謝症候群患者,高達9成以上有脂肪肝。

而衡量肝功能的 GPT 指數,20年來平均都有下降,鄭乃源表示這是 B、C型肝炎控制得當的緣故,但在數據中仍可發現,有脂肪肝者 GPT 下降7.9%,但無脂肪肝者下降40.4%,可見脂肪肝會影響肝功能。

dr  

 

迷思:女人不用擔心脂肪肝

一般印象中好像脂肪肝都是因為男性愛喝酒或太胖引起的,可是真的跟女性無關嗎?

聯安的統計資料顯示,隨著年齡上升,40歲以上比例超過6成,70歲以上則有高達75%的人有脂肪肝,男性是女性的1.8倍,鄭乃源表示研究顯示女人因女性荷爾蒙在這方面發揮了保護身體的效用,因此較少有脂肪肝。但在更年期後就要開始注意,到了60歲基本上已經與男性沒有太大差別。


迷思:瘦子沒有脂肪肝

瘦子雖然不胖,但也可能有脂肪肝,因為脂肪肝是指有較多脂肪堆積在肝臟,這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會造成其他疾病的現象,就如同男性肥胖普遍是肥在腹部,然後腹部肥胖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徵兆。


迷思:脂肪肝治不好

鄭乃源表示,除酗酒會造成酒精性脂肪肝外,其他脂肪肝多數被視為可逆轉的,只要減去10%的體重,脂肪肝的程度就會開始減輕。換句話說,如果你瞭解減重可以讓腹部縮上一圈,那同樣也可以讓脂肪肝的程度減輕。


上班族脂肪肝原因

上班族最常見脂肪肝,跟工作形態、外食與作息有很大的關係。鄭乃源指出,脂肪肝成因85%偏好重口味、油膩、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容易增加臟器負擔;72%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可幫助代謝;80%則是長期處於加班、忙碌的高壓工作型態。

近來研究也發現,失智症與憂鬱症等腦神經與精神疾病,可能也與代謝不正常有關,而上班族的工作常是這種壓力源。

 

結論
瘦子一樣可能有脂肪肝,只是看不出來;女人一樣可能有脂肪肝,更年期與60歲後都要注意。

脂肪肝只是較多脂肪堆在肝臟,所以減重甩肉同時也可解決脂肪肝。

如何控制飲食你已經聽太多了,先試著做其中幾樣你能做的,有行動就有希望。

註釋
美國心臟學會(AHA) 於 2005 年 10 月正式訂定出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以下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者及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腰圍:男性腰圍 ≧102 cm 女性腰圍 ≧88 cm

2.血壓:收縮壓 ≧130 mmHg 舒張壓 ≧85 mmHg

3.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 mg/dL 女性≦50 mg/dL

4.飯前血糖:飯前血糖值≧100 mg/dL

5.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酯≧150 mg/Dl

相關資訊
Presence and extent of estrogen receptor-alpha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steatosis and NASH.

 

文章出處 http://healthworld.tw/2014/02/19/1809-台灣脂肪肝20年飆升18倍-上班族最常見#n1o

圖片出處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jsp?prodId=4361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gnition_Gilead_T-cell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抗生素耐藥性正嚴重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其中有多種不同的細菌正在產生耐藥性,包括敗血症、腹瀉、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常見的七種細菌。WHO呼籲各國應重視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否則人類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許多原本可治療的疾病將輕易的置人於死地。


WHO 在報導《抗生素抗藥:全球監測報告》中提到,以治療腸內桿菌引發感染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其耐藥性問題已蔓延至全球各地區。此外,19 世紀 80 年代投入使用的治療尿路感染的抗菌藥物,目前在許多國家已對半數以上病患失去了作用。


另外用來治療淋病的最後方法「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許多國家已確定治療失敗,如奧地利、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挪威、南非、斯洛文尼亞、瑞典和英國等,但全世界每天有超過 100 萬人感染淋病。


為應對耐藥性問題,世衛組織建議,醫護人員應該將抗生素處方,控制在「絕對必要的最小限度」,同時也呼籲一般患者,改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感染,並接種疫苗增強抗病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去購買、服用抗生素,務必聽從醫師囑咐。


衛組織主管衛生安全的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表示,如果再不採取積極措施,在細菌抗藥性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人類容易因微不足道的細菌感染或傷口,而導致死亡,意味全球終將面臨無藥可醫的問題。

 

文章出處http://healthworld.tw/2014/05/02/3900-who-警告:抗生素抗藥性正威脅全球

圖片出處http://arcadenw.org/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出家僧是要利益眾生來親近佛法,將這份力量傳播給眾生

因為我們不能千年萬年流存於世,死亡之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見

所以在這稍縱即逝的人生,能為別人做的、報答別人恩德的事情就趕緊去做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廣告說:「天天一匙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遠離心血管疾病。」也因此,燕麥食品、即使燕麥飲、燕麥奶……等等的食物,紛紛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為什麼民眾會這樣害怕膽固醇呢?

medium_53560906674-624x392  
根據國健局調查發現,台灣 20 歲以上成年人,每 10 個人當中就有 1 人有高血脂的問題,也就是膽固醇過高,人數總共將近 180 萬人,居然比糖尿病患還要多。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民眾對於膽固醇超標這個問題,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常都是掉以輕心,等到血管塞住了、中風了,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膽固醇這麼高。
之前所有的觀念總認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多一點,對血管比較好,因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作,但是現在有個最新登在知名研究期刊《LANCET(刺胳針)》的遺傳學研究卻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即便比較多,和降低心臟疾病發作風險之間,並不一定呈現正相關。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有 2.6%的人體內具有某種基因變體,而擁有這種基因變體的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比較多,與沒有這種基因變體的人比起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平均多了約 6 點。
研究人員在約 20,913 位有心臟病發作及 95,407 位沒有心臟病發作的人中尋找他們的基因變體發現,帶有某種基因變體的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含量確實比較多,但是哈佛醫學院的 Sekar Kathiresan 醫師說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含量確實比較的這些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並沒有因此比較低。


而另外的研究則是針對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相關的 14 種常見基因變體,研究人員再一次發現,這些基因變體與心臟病發作,都沒有直接的關係。
因此,要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利用飲食習慣的改變,包括低油、低鹽、低糖,避免吃反式脂肪類的食物及飽合脂肪,如豬油、牛油及紅肉,多增加蔬菜、水果、全麥類食物,再加上適度的運動,就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同時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ben via photopin cc)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3250225379930  

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除了加劇全球暖化的現象,最近研究還發現將減損農作物的營養價值,連帶影響人類健康。研究已發表在 Nature 期刊。
這項研究由日本、澳洲及美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他們在全球 7 處田野,測試6 種作物的 41 種品種生長狀況,並把它們暴露在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中。結果發現,暴露在高濃度二氧化碳中的小麥,其所含的鋅、鐵及蛋白質,比正常二氧化碳濃度地區的小麥減少 9.3%、5.1%及6.3%;稻米則減少3.3%、5.2%與7.8%。
而豌豆和大豆的鋅和鐵質也減少,蛋白質含量幾乎不變。而高濃度二氧化碳對玉米和高粱養分影響較輕。
研究人員表示,每單位的作物營養降低,對開發中國家的人首當其衝,造成營養不良等現象,甚至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例如鋅攝取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並難以抵抗瘧疾、肺炎等疾病;缺鐵則會導致貧血及智力下降。
另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全球溫度升高,也對食物產量及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研究人員估計在未來的 40 年,全球食物產量需增加1倍,才能滿足到時候的人口需求,但依目前的情況,要達成目標有困難。

 

 

文章出處:健康達人網http://healthworld.tw/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尊貴 龍德嚴淨 仁波切開示:在《舊雜譬喻經》裡記載:

有一善心國王,因救龍女一命,而得到龍王滿其可­以聽得動物講話的願望,但若破戒,將此密法告知他人,則會喪失其法力。

國王一生持守此­密戒,即使皇后以自殺威脅,國王仍持戒不犯。

嚴守三昧耶戒不犯失之人,其功德力不可思
­議。

聆聽尊貴龍德 上師開示珍貴佛法,
請至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s-88_1-357x256

臨床上,常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形。譬如癌症病人的家屬或朋友,包括父母、兒女,燉煮了山珍海味、各種大補湯給病人吃,但病人根本吃不下,這些食物就堆在病床旁的桌上。其實,所有進行過化療的癌友都有這樣的經驗:化療藥和標靶藥造成的第一個影響就在腸胃;很難過、吃什麼都吃不下,反而是一些清粥或清湯,比較好入口,喝下去比較舒服。

    
當開完刀後,經過了一個晚上,其實他們只想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一碗或溫或涼的清湯。不是他們不想享用美食,而是動過手術的傷口或化療、放療造成的副作用,讓他們根本無福消受。

營養是補到誰?

西醫一向主張癌症病人病後要吃高蛋白,甚至濃縮的營養品,以增加體力、營養和抵抗力。因此病人家屬花了很多錢買來食材,再細心燉煮給病人,但病人卻往往吃不下。癌友因胃口不好,吃不下高蛋白質的食物是一回事,而我關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這麼營養的東西,到最後是補到了誰?我們在種田時,「施肥」是很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稻子收穫的多寡。但何時要施肥很重要,有經驗的農人都知道,必須先將雜草除盡再施肥。如果雜草未除盡就施肥,誰受益最大?當然是「春風吹又生」的雜草。

res21_attpic_brief

同樣地,補品落到癌友肚子裡,誰吃得快?當然是癌細胞吃得快。癌細胞要進化,成長要快,就像發育中的孩子,吸收營養比一般的細胞還快。它就像雜草一樣,吸收營養比稻子快。癌友在此面臨一個兩難局面:吃營養的高蛋白食物,可能反而成了資敵的養料;不吃,又怕體力不夠應付難纏的癌細胞。因此,癌友要有選擇性的吃,吃雜草或癌細胞比較不喜歡吃但其實能帶來養分的食物。我個人覺得,素食就有這個功效。癌細胞也會吸收素食的營養,但成長的速度不會那麼快。

有很多年紀大的老人家得了癌症,腫瘤很大,但卻不會很快成長。因為老人家一般沒有吃牛肉等高蛋白質食物的習慣,他們本來的食量就很小,雖然沒有怎麼補到身體,但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更大。

  

life(1)
食的兩大原則:原味和清淡

飲食均衡、營養,才能恢復元氣,增強對各種治療的接受能力,健全體內的免疫系統,延緩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患者應視自己為正常人,不刻意多吃或少吃某種食物,只要是天然、新鮮、沒有發霉、未經加工的食品,都可以食用。

我個人覺得癌友的飲食有兩大原則:一是吃原味食物。不論是肉類或蔬菜水果,盡量吃「本來面目」的食物,少吃經過人工加工的食品。舉例來說,吃雞腿就比吃雞塊安全,因為你不知道以碎肉製造的雞塊,在過程中添加了多少東西。全世界的速食業龍頭,都曾爆出使用劣質牛肉渣製作漢堡的醜聞,標竿企業尚且如此不顧企業道德和形象,我們對其他的速食要如何放心?

在此情形下,當然是吃接近原來面目的食物比較保險。例如蔬菜、水果最好吃自然生長的,如是有機食品當然更保險。但在素菜中佔相當大分量的豆類加工品,如果直接吃豆腐、豆漿等只經過初級加工的豆類製品,要比在製造過程中,不知道加了什麼東西的素雞、素肉、素魚,甚至魚豆腐、百頁豆腐等要安全一些。而精緻的白米、白麵,比起糙米,當然離「原味」遠一些。

吃「原味」還包括不吃基改作物及以其為原料的加工品。基因類農作物被「先進」國家吹棒上了天,種種好處說得哇啦哇啦,但其後極可能會產生的「流毒」,已經讓全世界精明的消費者及消保團體如臨大敵,戒慎恐懼。

很多人並不排斥基因農作物及其加工品,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雜貨店中充斥著基因食物加工品。我建議癌友盡量不要食用這類食品。因為,如果讓我選擇,絕對不會把這些「高科技產品」吞進肚子裡,尤其是身體裡還潛伏著蠢蠢欲動的癌細胞時,誰知道它們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

第二個原則就是:要吃清淡的食物。一些西醫會在癌症病人做化療時,建議他們多吃蛋白質或紅肉,以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但我覺得那個時機並不適合大補特補。當然如果癌友胃口好,什麼都能下肚,那是最理想的狀況,但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癌症病人在手術、化療、放療後都沒什麼胃口,反而是清淡的食物較受歡迎。

3219909_1  

主動吃素,被動吃葷

當然,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癌友在生病之後,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開始嘗試做出改變,例如喜歡熬夜的乖乖的按時間上床睡覺了,而許多「肉食動物」也轉而開始嘗試吃素了。

對於這些為數越來越多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主動吃素,被動吃葷。我自己也一向奉行此一原則。主動吃素,不是讓你大快朵頤,大吃一些經過加工,以「幾可亂真」為標榜的素肉、素雞、素魚、素丸等「素食」,這些多數由轉基因食品為原料所製造的加工食品,而是盡可能去吃最接近原味的蔬菜、水果。當然,農藥殘留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許多人鼓勵癌友生食蔬菜等農產品,包括沙拉或打成蔬菜汁。站在中醫師的立場,我並不太認同這種作法,因為很多癌症病人經歷過治療後,腸胃很弱,若直接攝取「生鮮」蔬菜,如果過量,也會產生問題。

依我的看法,還是傳統一點,煮一煮或炒一下,比較保險。至於「被動吃葷」,則是因應社會環境的一種權宜之計。雖然素食人口越來越多,但在社會中行走,難免碰到有人思慮不周,只準備了滿桌葷菜或排骨、雞腿便當的時候,這時若要求人家尊重你的素食習慣,未免小題大作、不合時宜。碰到這種情況,可看看滿桌的葷菜或便當,有什麼符合「原味、清淡」兩大原則的葷菜或「肉邊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還是吃不飽或不過癮,借用癌友蔡維國的一句話:「沒關係!慢慢吃,不要緊張,我們配合大家時間,待出去時再喝喝牛奶,補充營養。」如此豁達,正是新手癌友可以學習的地方。

 

 

本文摘自《新手癌友》一書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造成人體肌膚出現斑點的原因,主要與人體肌膚氧化、光線過度照射,刺激皮膚有關。因此,若想要全方位預防斑點生成,除了做好防曬,避免外在環境因素,如,強光、紫外線的照射、干擾、刺激外,減緩肌膚氧化、衰老也是預防黑色素沉澱,避免斑點增生重要關鍵。

至於要如何有效的減緩肌膚老化、衰老,避免黑色素沉澱形成斑點呢?王進崑教授強調,民眾除了需注意日常的防曬、保養外,更要調整自我的飲食習慣,加強攝取富含豐富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蔬果,從體內開始調理,才是擁有無暇肌膚的不二法則。


抗氧化吃特定食物?當令蔬果最好!

不過,每當將「祛斑」、「維生素」、「抗氧化」等字眼,與蔬果做連結,國人多會侷限於一定得吃檸檬、奇異果、花椰菜等特定蔬果迷思中。針對民眾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王進崑教授表示,雖然上述提到的蔬果,相較於其他種類的蔬果,確實營養價值較高一些,但他並不贊同吃特定蔬果,來達到特定作用、效果(美白、祛斑)的方式。

125179840_121n  
就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民眾在飲食的攝取上,應維持一定的多樣性,才能充分獲得人體所需的營養。因此,不執著於特定食材,選擇食用當令的盛產的新鮮蔬果,才是經濟實惠,又能確保食物品質、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最好方式。


防斑抗氧化有一套!每日4蔬3果加強補充
想要藉由飲食調理的方式,來達到祛斑、抗斑的目的,除了應加強蔬果的攝取,並維持食物來源的多樣性,多吃當令食材外,民眾在食用的份量上又該如何拿捏呢?王進崑教授表示,民眾不妨可以將國人傳統認知的每天5份蔬果的營養攝取準則(每份約1個飯碗的量),改為每日食用7份蔬果,就能有效達到加強攝取維生素、抗氧化物的目的。
除了在每日攝取的份量做些微的增加外,由於蔬菜的抗氧性比水果來得高、糖分也來得低。因此,民眾若採用每日7蔬果的飲食攝取方式,在7份蔬果的分配比例上,也要多加注意,應選擇4份蔬菜、3份水果的飲食方式較為合適,才不會攝取過多糖分、熱量,反造成身體的負擔。

36_111625_1  
【專家小叮嚀】:
除了,在日常的食材挑選上,要多加攝取含有抗氧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外。王進崑教授更提醒民眾,要減少黑色素的沉澱、累積,更要減少食用九層塔、香菜等,具有有光敏感特性的食物。若食用過多,在光線的照射下,恐易加速皮膚生成黑色素,出現蠟黃、暗沉、斑點等皮膚問題。想要祛斑、預防斑點形成的女性朋友應多加留意。

 

本文章取至http://yahoo.top1health.com/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國《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2050年地球將有91.5億人口,大量的肉類消耗將帶來更嚴重的環境浩劫和資源問題,許多人遂呼籲吃素救地球!但是素食到底健不健康?會不會吃了頭暈沒力氣?其實吃素是一門學問,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表示,只要有正確觀念並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吃素不但健康,也能氣色紅潤、身強體壯!

3230696_1  

奧研究:吃素不健康 營養師提4反駁

奧地利一項研究顯示,素食者不但常掛病號,還容易「自覺不健康」,報告一發表旋即引起多方爭議,這是真的嗎?營養師仔細研究論文內容,提出四大反駁。

今年二月《PLOS ONE期刊》刊登一篇奧地利格拉茲醫學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的研究,提出素食者不但比葷食者更常看醫生,罹患癌症、心肌梗塞和產生焦慮、沮喪等心理症狀的比率更是重度肉食者的2至2.5倍。經過台灣媒體報導,讓不少人對素食產生疑慮。

然而,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邱雪婷營養師仔細研究報告後,發現論文作者有以下反思:

1.首先,研究團隊並沒有使用問卷詢問受試者的飲食習慣,而是讓受試者自主判斷自己是屬於「純素者、奶蛋素者、魚素者、高蔬果葷食者、低肉葷食者和高肉葷食者」其中的哪一種,這可能導致結論偏差。

2.研究中所謂「素食者」其實涵蓋魚素者,不同於一般台灣人所理解的素食。邱雪婷認為,可能是西方對於「素食」的認知與台灣不同,也可能是扣掉魚素者後人數太少,所以將魚素者也納入素食族群。

3.由於採橫斷切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並不能得知受試對象是因為素食的飲食習慣導致生病,還是生病之後為了某些健康因素,才成為素食者。研究結果只顯示兩者有關連,不足以判斷孰為因、孰為果。

邱雪婷也提出一項質疑,一般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選擇吃素,存活率較高,但也因此導致「吃素的人擁有慢性病者的比例偏高」。那是因為慢性病加上葷食,死亡率較高,無法反映至研究調查中。

邱雪婷說,真正完備並能呈現清楚因果關係的營養學研究,應該要找一群沒有罹患任何慢性疾病的健康族群,長年調查他們的飲食習慣,看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才能得知。

至於素食到底有沒有更健康?目前國內外皆有素食與糖尿病的相關研究,如邱雪婷也曾有一篇論文「Taiwanese Vegetarians and Omnivores: Dietary Composition,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FG」刊登於《POLS ONE期刊》,這個研究從4千多名台灣人中,經過詳細的飲食調查與健康檢

查,發現其中男性素食者患糖尿病的機率只有葷食者的一半,女性則只有四分之一。至於素食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目前國外已有抱持正面看法的研究。癌症由於非常複雜,學界還在研究與素食的關聯。

邱雪婷也呼籲,民眾閱讀學術研究與新聞報導時,要有識讀能力,才能掌握最正確的健康觀念。

 

CM126  

錯誤觀念大糾察 讓吃素更健康

在全球人口節節高升的21世紀,素食能降低環境負荷;許多科學研究也指出,素食的確有益身體健康。然而,素食者跟採用其他任何一種飲食方式的人一樣,都需掌握幾項特定原則,不然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弄壞了身體。

少吃素料
明明來到素食餐廳,怎麼在菜單上看到「素羊肉」、「甘蔗雞」?其實這就是傳統素食中常見的「素料」。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志工、目前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張依平說,素食加工業者依照既有的食物,模仿它的外觀、顏色和口感,讓民眾有熟悉感,進而願意購買,也讓剛轉換吃素的民眾,能更順利地走過過渡期。

但是,這些素料加工品很有可能是由豆類打成濃稠狀,再用黏著劑固定起來,並用色素調色,模仿牛排、魚排外觀的素食食品,含有高量的油、鹽,並用煎、炒、炸的方式,熱量飆高。因此建議民眾應該盡量少吃,改選不改變外型的料理。

 

低油、低溫烹調

減少使用提煉精製的油脂,如沙拉油、人造奶油、任何植物油等烹調,盡量從天然的食物,如:豆類、較好的核果及種子類(如腰果、杏仁果、核桃、芝麻等)中攝取適量的油脂。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曹琇惠說,素食者同樣應該多用清蒸、涼拌、水煮、燒、烤、滷、燉等方式,而少用油炸、芶芡、煎、糖醋、油炒,因為食物中的營養素很可能在高溫當中被破壞。

 

膳食纖維每日25至35公克為宜

一般以為素食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吃越多越健康,結果可能攝取過多膳食纖維,無法消化而造成腹脹感,也會影響鈣、鐵、鋅、葉酸的吸收。粗纖維又稱膳食纖維,存在於雜糧、玉米、豆類、青椒等食物中,口感較為粗硬,專家建議每日攝取約25至35公克最為恰當。

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許多好處,它能加強腸胃功能。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由於質地較硬,吃的時候必定要小心咀嚼,其實對牙齒是一種有益的按摩和刺激。

然而,高纖維食物比較粗,難以消化、吸收,會加重胃的負擔,故孩子、胃腸功能較差、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過量攝取纖維會影響一些礦物質的吸收,故宜適量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

 

以上文章取至健康達人網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蛋白被認為是優質蛋白,這種觀點已經誤導我們數十年之久:

 

關於優質蛋白質的迷思,康乃爾大學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 (Dr. T.Colin Campbell),曾主導醫學史上最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之一:【中國營養研究】(The China Study) (中文版書譯為「救命飲食」),並對此下了中肯的註解:「長期以來,動物蛋白質被認為是優質蛋白質,或擁有更高的生物價。這種觀點已經誤導我們數十年之久,甚至已近百年…,這一論點對我們的危害,幾乎比其它任何發現都多。」。生長速度並不能被當作衡量蛋白質品質唯一或主要的標準,柯林.坎貝爾博士認為「最優不等於最健康。而曾被稱作「低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雖然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較為緩慢,但相對而言,卻較為穩定,可說是最健康的蛋白質」。

46943_149343248421248_2095119_n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很多種類含量超越動物性食物! (參見表一)

46413_149346275087612_3179717_n  

 表一.食物所含的蛋白質比例(克/100公克) 

 

植物性食物含有高品質的蛋白質:

自公元2000年起,美國農業部(USDA)已允許學校營養午餐以大豆蛋白完全取代動物蛋白3。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DA)2009年素食聲明報告亦指出「分離大豆蛋白與動物蛋白,一樣具有能滿足蛋白質需求的功效4。」研究顯示,在熱量及其他基本營養素被滿足的前提下,以大豆分離蛋白或大豆粉當作唯一或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亦可充份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5,6,一般坊間可買到各種不同蛋白質濃度的豆漿粉,即是分離大豆蛋白的良好來源。

 

植物性蛋白質容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穀類(如米、小麥) 搭配豆類的飲食傳統,除了可以同時滿足蛋白質及熱量的需求以外,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及B6,豆類堅果則含較多的維生素B2及鐵、鋅等礦物質,這些維生素及礦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分解代謝需要的營養素,因此相較於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是讓身體可輕鬆分解利用的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質具有防癌、抗老、預防疾病等功效:

2007年世界癌症基金會與美國癌症研究所明確指出,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方式有助於預防癌症的作用,並建議大量減少肉類的攝取7。有「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美譽的柯林.坎貝爾博士,在「救命飲食」一書中亦指出:「動物性蛋白質啟動致癌基因。」當我們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同時,也將植物性食物的優點,如豐富的纖維質、不飽和必需脂肪酸、鈣質、鐵質及抗氧化的植化素等一起吃進來(參考表二),既可清潔腸道、暢通血管、減少肥胖,並進一步預防癌症及慢性病的發生。

 

表二:高蛋白食物性食品與高蛋白動物性食品的比較

46719_149346291754277_5273720_n  

 

結論:植物蛋白質是最佳的蛋白質來源

2009年6月2日出爐的台灣營養學會「每日飲食指南」草案中8,已經把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順序改以豆類製品為優先,反映了如欲在生長發育與防治疾病兩個目標上兩全其美,植物性蛋白質才是最佳的選擇!

 

1.救命飲食/T.柯林.坎貝爾博士 (T.Colin Campbell,PhD)/柿子文化2007初版

2.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

3.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Modification of the Vegetable Protein Products Requirements for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School Breakfast Program,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and Child and Adult Care Food Program. Federal Register 200; CFR Parts210,215,220,225,and 226;12429-12442

4.J Am Diet Assoc.2009;109;1266-82.

5. Young VR.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 proteins in adult humans.In: Steinke FH,Waggle DH, Volgarev MN.eds. New protein foods in human health: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Boca Raton, FL: CRCPress 1991;107-19.

6.J Am Diet Assoc 1991;91:828-35

7.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e perspective. I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institute forcancer research;2007.

8.台灣營養學會http://www.nutrition.org.tw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